經濟日報社論/認清川普「吃硬不吃軟」的談判策略

自從川普4月初發動全球關稅戰後,中美雙方不斷疊加報復性的稅率特別引人矚目。美聯社
自從川普4月初發動全球關稅戰後,中美雙方不斷疊加報復性的稅率特別引人矚目。美聯社

自從川普4月初發動全球關稅戰後,中美雙方不斷疊加報復性的稅率特別引人矚目;中國大陸被美國課以145%關稅後貿易停頓,讓人擔憂世界經濟恐陷入衰退;沒想到5月12日,中美終於在瑞士談判達成協議:「休兵90天,彼此關稅各砍115%。」消息傳出,世界各地股市應聲大漲,投資人對經濟前景樂觀情緒頓時提升。

現在愈來愈清晰,川普利用關稅威脅與他國談判,結果則端視雙方貿易情況決定。以美英協議為例,英國與美國貿易尚屬平衡,但是美國仍然對其商品課徵10%基本關稅。不過英國航空零件與限額牛肉獲得美方免稅,配額內汽車及鋼鐵與鋁製品更免除懲罰性關稅。至於美國則獲得農產品和乙醇准入英國,擴大美國農產品在英市場。

再看川普與日本談判,美方不同意將日方「對等關稅」降為10%,也不願調降日本汽車及零件25%的進口關稅。相反地,美國反要求日本開放稻米市場,並提出改革非關稅的貨幣政策與進口規定。儘管日本長期配合美國政策,但仍為保護國內重要產業而無法簽下協議,美國也因對日貿易巨額逆差不願做出讓步。

至於美國主動與關稅戰最大對手中國在瑞士的會談,雙方卻已同意彼此暫時減除懲罰性關稅,並同意設立「經濟與貿易諮詢機制」,定期磋商貿易爭端。這說明川普懲罰性關稅不具持久性,最終還是得回歸經濟現實;美國短期無法生產替代產品,仍得靠陸方提供。大陸在貿易戰堅持立場,迫使川普屈服於國內企業與消費者壓力。

由美國與主要國家的貿易談判,我們至少有三點觀察。一是美國對於無法自行生產的產品有協商彈性,而屬競爭性質的產品與市場則堅持國內限制與國外開放;二是美國課徵關稅應界於10%與30%之間,且對手國可保留部分原有的稅率;三是美國關稅談判採務實主義,政治聯盟對手國優先,對手國強硬不至於影響後續協商,而對手國言聽計從但有巨額順差則需時間協商。

看到他國與美關稅談判,反觀台灣的表現就顯然進退失據。首先,政府奉上高科技產業赴美投資設廠,便為經濟發展罩上陰影。其次,政府模仿越南過猶不及的「零關稅」提議,反讓人疑惑國家產業政策定位。第三,央行4月買匯阻升,5月2日與5日新台幣卻分別暴漲3%以上,讓人懷疑是美國財政部6月《外匯政策報告》作祟,影響央行匯率政策。

台灣一連串對美示好,雖終被列為貿易談判優先名單,然而無論談判結果,政府釋出的開放條件已嚴重影響國內經濟;具競爭力產業被「空洞化」,農業受美國農產品打擊,中小企業、傳統產業、電子產品加工業,以及占台灣出口75%的全球市場因新台幣劇升受傷。此外,社會還要負擔930億元效果不明的「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台灣想快速解決對美貿易順差,必然會吃大虧。政府應該以「調控」高科技產業赴美投資進度作為籌碼,有策略地談出不能比日本差的關稅條件。政府亦不宜再讓新台幣快速升值,傷害台灣在全世界的出口競爭力。至於川普如果對半導體威脅課稅,政府更要能果斷調整任何未定案的開放承諾。

總之,面對川普吃硬不吃軟、高舉輕放卻務實的談判策略,政府需學習中、日的沉著應對,善用手中「活棋」,交換談判時可能出現的不利狀況。不過,社會也要認知到,即使政府能與美方達成關稅協議也將會是暫時性的。畢竟,只要台灣對美貿易持續出現巨額順差,未來仍會受到美方制裁威脅。所以,平衡國內產業結構與開發新興國際市場,才是政府化解與美貿易矛盾的長遠之計。

社論

延伸閱讀

有吃又有拿!卡達慨贈川普豪華客機 再豪訂160架波音

川普現身會談?稱仍願出席烏俄談判 不知普亭是否赴伊斯坦堡

陸同意全面開放...川普提「對統一有利」 國台辦這樣回應

不給面子?哈佛校長稱許多議題「立場一致」 川普再砍經費逾130億元

相關新聞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房市危機來自美債風險

根據樂居網統計,央行去年9月的打房措施,導致國內房市供給過剩。和去年9月相比,截至今年4月,國內新、舊屋待售存量分別增加...

經濟日報社論/主權基金架構須讓國人信賴

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周年宣布設立「主權基金」後,行政院火速召開跨部會會議,決議將由國發會主導,召集中央銀行和財政部等單...

經濟日報社論/對賴總統的期待…變局中重塑經濟藍圖

隨著520腳步接近,賴清德總統即將邁入執政第二年。這段期間,正值全球政經局勢劇烈震盪,從美中貿易再啟談判、地緣政治板塊移...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幸福城市 腳步別慢下來

位於英國的「生活品質研究院」,公布了今年(2025)的「幸福城市指數」(Happy City Index),在列入評比的...

聯合報黑白集/誰要在大禮堂聽簡報

總統府原訂昨天邀藍白領袖「共商國是」,但雙方敲了半天,最後宣告破局,朱立倫和黃國昌都拒絕與會。其原因,除朝野間原本互信不足,且大罷免已箭在弦上,氣氛顯然不宜。更重要的是,府方把會面形式安排成在「大禮堂聽簡報」,讓人倒盡胃口!

聯合報社論/從以伊奇襲快攻,反思我兵推的侷限性

上周在台北舉行的民間版「二○二五台海防衛兵推」,預想二○三○年北京發動對台侵略,先入侵灰色地帶,再實施航運攔檢,最後全面開戰。共軍先奪取我周邊離島,以其為跳板拿下澎湖,再「聲西擊東」攻占東部。此次兵推核心人物在國防領域均有一席之地,又邀到十多位中外退將參加,一時成為輿論焦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