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卓內閣左支右絀,街頭亮劍求續命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政府的特色之一是,施政未必有績效,但說的一定比做的多。賴政府利用綠媒全面助攻還不夠,主帥還要親自出馬作秀。在民進黨的「人民是頭家」宣講會上,閣揆卓榮泰極力模仿蘇貞昌拿撞球棍點大看板的威風,拿出「亮劍」指點江山。然而,因數不出自己的政績,只能痛批藍白亂刪預算,為大罷免行動添加柴火。

在國會得不到尊重,便轉進街頭尋求取暖,是擅長野台戲的民進黨慣用伎倆。賴政府不斷向民眾哭窮,但要上街講演,經費可是一毛都不能省,這是在野黨比不上的行政優勢。當家快一年的卓內閣,拿不出執政成績,只能自嘲自己是「覆議院長」,痛罵國會離譜違憲的行為。卓榮泰口才雖不如蘇貞昌那般「死人都能說活」,畢竟是多年民代出身,口沫橫飛功夫也非等閒。

為了表達台電千億補助預算遭砍之苦,卓榮泰還特別穿上台電制服,以示「和台電站在一起」,演技相當細膩。但對於水電雙漲,進而可能導致通膨危機的實質問題,他就束手無策了。當立委追問何以不用低價核電,非要去菲律賓種綠電,卓榮泰只能顧左右而言他地跳針說,若有新的核能技術免於核安疑慮、又沒有核廢料處理問題,都可討論。

「菲律賓種電」來自經濟部長郭智輝的狂想,但當經濟部的報告都說每度電光運輸成本就達五・五元,當場打臉郭智輝。郭智輝的信口開河,及頻頻狀況外演岀,顯示他極不勝任。此外,他無法掌握台積電赴美投資動向,又管不住部內反彈的壓力鍋,更頻頻發言失當為內閣帶來麻煩。這種表現,讓人難以寄望他對能源政策能拿出大開大闔的主張,遑論因應水電雙漲帶來的經濟動盪。

經濟部表現令人失望,急診壅塞風暴也讓衛福部長邱泰源的行政能力現形。在基層醫護的不滿累積到最高點之際,邱泰源連忙突擊檢查,卻被指為醫院配合他做假演戲,讓黨政高層說出重話。這也使邱泰鴻成為綠委批評對象,認為是內閣改組應鎖定的對象。

內政爭議無解,外在環境更形艱鉅。兩岸關係日益緊張,賴總統卻刻意祭出國安「十七條」宣示,各部會將集中力量對準「內部敵人」,海陸兩會處理兩岸事務的功能形同作廢。正當川普攪亂全球秩序,外交變數升高,卓榮泰卻把外交無力推給「立委刪國外旅費」,「難怪最近常在台北遇到林佳龍」。事實上,林佳龍最大難處是,在川普政府找不到可用的關係,在其他地區找不到能制衡中共的盟友,遑論有效「外交出擊」。因此,林佳龍只能忙著接受專訪或出席論壇,推銷「台灣加N」理念,「內政挺台灣」變得比「外交護台灣」重要。

內閣各部會狀況不斷,就連院內溝通也出現協調不良問題。也因此,卓榮泰才要向國安會借將,邀馬永成入閣擔任政委,做「對外溝通」和「社會防衛韌性」的整合工作。但三個月來,卻未見內閣爭議有何改善。而爛到不可思議的官員,又豈只財經部會,卓內閣狀況百出,左支右絀。這些,全被「大罷免」硝煙遮蔽,外界看不到卓內閣跌跌撞撞的危險駕駛景象。

說穿了,行政院得不到立法院支持,深層問題在施政無方,而國會刪減預算只是被引導的假象。最近民調顯示,有過半數國人認為內閣應適度改組,可見一般民眾都看得出卓內閣表現很不稱職。為此,卓榮泰只能親自上街政令宣導,拿「抗中保台」、「大罷免」當自己的遮羞布。賴總統就職馬上就是周年,卓榮泰還保得住自己的大位嗎?

社論

延伸閱讀

批能源政策鬼打牆 國民黨團轟郭智輝「下台救台電」

影/菲律賓綠電成本8元 國民黨團籲郭智輝下台救台電

卓揆:水價調漲 時機未定

批卓榮泰護航柯建銘歧視言論 國民黨:放棄性平價值?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大罷免亂象叢生,台灣已成瘋狂之島

台灣當前處境,可說是內憂外患、三面夾殺。對內有大罷免的政治亂局愈演愈烈;對外則是美國川普政府發動的關稅戰迫在眉睫、兩岸緊...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正在書寫摧毀民主的《羅織經》

雙北、嘉南等地檢調偵辦罷免連署案,出現「辦藍不辦綠」的景象。儘管藍綠罷團皆傳出連署異狀,檢調卻一味鎖定藍營「罷綠」,除國...

聯合報社論/郭智輝六兆採購計畫,勿犧牲下一代利益

美國昨天開始進行第一波的關稅談判,首波五國包括英、澳、日、韓、印,台灣不在其中。我經濟部長郭智輝稱,以他的認知,「我們已...

聯合報社論/國安破口洞開,吳釗燮還能繼續戀棧嗎?

民進黨共諜案越演越烈,總統府、黨部、外交部等全部淪陷,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的前機要何仁傑也遭收押。吳釗燮任職府秘書長及外長...

聯合報社論/這些骯髒小手段,不怕玷汙神聖大罷免?

大罷免正進行第二階段連署,誰料,檢調近日竟片面向藍營罷免綠委的六名要角發動搜索約談,遭質疑意圖干擾藍營的罷免行動。檢調這...

聯合報社論/反共反到陸配,最大共諜窩卻寄生政府

民進黨共諜案連環爆,目前已知總統府、立法院和外交部都被滲透,而且共諜就在國安首長身邊。中共滲透國安核心,值得警惕;我們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