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卓內閣左支右絀,街頭亮劍求續命
在國會得不到尊重,便轉進街頭尋求取暖,是擅長野台戲的民進黨慣用伎倆。賴政府不斷向民眾哭窮,但要上街講演,經費可是一毛都不能省,這是在野黨比不上的行政優勢。當家快一年的卓內閣,拿不出執政成績,只能自嘲自己是「覆議院長」,痛罵國會離譜違憲的行為。卓榮泰口才雖不如蘇貞昌那般「死人都能說活」,畢竟是多年民代出身,口沫橫飛功夫也非等閒。
為了表達台電千億補助預算遭砍之苦,卓榮泰還特別穿上台電制服,以示「和台電站在一起」,演技相當細膩。但對於水電雙漲,進而可能導致通膨危機的實質問題,他就束手無策了。當立委追問何以不用低價核電,非要去菲律賓種綠電,卓榮泰只能顧左右而言他地跳針說,若有新的核能技術免於核安疑慮、又沒有核廢料處理問題,都可討論。
「菲律賓種電」來自經濟部長郭智輝的狂想,但當經濟部的報告都說每度電光運輸成本就達五・五元,當場打臉郭智輝。郭智輝的信口開河,及頻頻狀況外演岀,顯示他極不勝任。此外,他無法掌握台積電赴美投資動向,又管不住部內反彈的壓力鍋,更頻頻發言失當為內閣帶來麻煩。這種表現,讓人難以寄望他對能源政策能拿出大開大闔的主張,遑論因應水電雙漲帶來的經濟動盪。
經濟部表現令人失望,急診壅塞風暴也讓衛福部長邱泰源的行政能力現形。在基層醫護的不滿累積到最高點之際,邱泰源連忙突擊檢查,卻被指為醫院配合他做假演戲,讓黨政高層說出重話。這也使邱泰鴻成為綠委批評對象,認為是內閣改組應鎖定的對象。
內政爭議無解,外在環境更形艱鉅。兩岸關係日益緊張,賴總統卻刻意祭出國安「十七條」宣示,各部會將集中力量對準「內部敵人」,海陸兩會處理兩岸事務的功能形同作廢。正當川普攪亂全球秩序,外交變數升高,卓榮泰卻把外交無力推給「立委刪國外旅費」,「難怪最近常在台北遇到林佳龍」。事實上,林佳龍最大難處是,在川普政府找不到可用的關係,在其他地區找不到能制衡中共的盟友,遑論有效「外交出擊」。因此,林佳龍只能忙著接受專訪或出席論壇,推銷「台灣加N」理念,「內政挺台灣」變得比「外交護台灣」重要。
內閣各部會狀況不斷,就連院內溝通也出現協調不良問題。也因此,卓榮泰才要向國安會借將,邀馬永成入閣擔任政委,做「對外溝通」和「社會防衛韌性」的整合工作。但三個月來,卻未見內閣爭議有何改善。而爛到不可思議的官員,又豈只財經部會,卓內閣狀況百出,左支右絀。這些,全被「大罷免」硝煙遮蔽,外界看不到卓內閣跌跌撞撞的危險駕駛景象。
說穿了,行政院得不到立法院支持,深層問題在施政無方,而國會刪減預算只是被引導的假象。最近民調顯示,有過半數國人認為內閣應適度改組,可見一般民眾都看得出卓內閣表現很不稱職。為此,卓榮泰只能親自上街政令宣導,拿「抗中保台」、「大罷免」當自己的遮羞布。賴總統就職馬上就是周年,卓榮泰還保得住自己的大位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