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要小心AI泡沫

AI示意圖。(路透)
AI示意圖。(路透)

輝達的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登場,主題鎖定AI代理、機器人技術,以及加速運算的未來發展,其中的重點還是人工智慧(AI)。大量資金湧入AI,各大企業爭相布局,似乎無人願意錯失這場AI革命的良機。但在表面繁榮之下,許多專家開始發出警告,指出當前AI熱潮可能又是一個「科技泡沫」。

微軟最近縮減美國資料中心的租約,引發市場對AI投資過熱的疑慮。微軟CEO納德拉坦言,目前AI的經濟價值尚未充分驗證,市場對AI的高期望可能導致泡沫形成。這種現象對台灣的伺服器製造商產生衝擊,尤其是華碩、廣達與緯創等廠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也指出,當前AI熱潮與1990年代的網路泡沫類似,但如今AI市場主要由微軟、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臉書母公司)、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主導,並不是AI讓這些公司賺大錢,而是這些企業希望透過AI進一步鞏固自身市場地位。克魯曼預測,此次泡沫可能透過政府補助實現軟著陸,而非全面崩盤。

歷史上每次重大技術創新初期皆引發資金過度投入,最終導致泡沫破裂,AI市場同樣面臨這種風險。雖然各大公司仍計劃持續大規模投資AI,但市場目前只重視技術供應端,忽略了實際需求與商業化模式的困境,加上中國AI廠商推出低成本高效能產品如DeepSeek,更增加了市場競爭壓力。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泡沫」指的是資產價格因市場炒作而大幅超過其內在價值,最終導致價格崩跌,給企業和投資者帶來嚴重損失。2000年的網路泡沫和2007年的房地產泡沫都是典型例子。現今AI產業所呈現的特徵,與過往這些泡沫有諸多相似之處。

AI產業存在諸多泡沫跡象,如矽谷的新創公司AI估值遠超實際盈利能力,而科技大公司仍在大筆投資AI,卻遲遲未見實質的盈利模式,導致市場逐漸出現對AI投資持續性的質疑。

這些質疑並非空穴來風。許多企業與投資機構逐漸意識到AI帶來的回報可能遠遠未達到最初預期。以微軟為例,其財務長坦言,AI投資回報可能需長達15年以上才能真正實現,Meta財務長亦指出,AI短期內不會對公司收益產生明顯貢獻。由此可見,即便是全球頂尖的科技企業,也無法保證短期內從AI投資中獲利。

此外,傳統企業導入AI技術也非易事,企業在AI上的花費往往容易失控,因為人們常被AI的噱頭所迷惑。但AI泡沫即使破裂,並不意味著AI技術的終結;相反地,正如網路泡沫破裂後,谷歌和亞馬遜等巨頭仍從中脫穎而出,成為改變世界的企業,AI技術本身的潛力依然巨大。即便泡沫破裂後,AI仍將持續成為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工具。

未來數年,AI產業可能經歷一次現實調整期,投資者與企業將逐漸從狂熱走向理性,更注重AI的實質效益與永續發展性,包括節能減碳的綠色AI、AI的倫理治理與風險控管,以及更加嚴格的法規監管。

對於台灣企業而言,這是關鍵的轉型契機。台灣的製造業、科技產業皆具備深厚的硬體基礎與技術實力,應積極投入具有實質商業價值的AI應用,避免盲目跟風炒作。唯有務實的發展與謹慎的投資,才能確保在泡沫過後,台灣依然能站穩腳步並掌握下一波AI科技發展的契機。

AI產業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企業與投資者應以更為務實與謹慎的態度面對,應聚焦在如何有效運用AI技術來真正提升企業價值與競爭力。

泡沫終究會破裂,但AI的技術革新仍將持續前進。關鍵在於企業如何理性且務實地運用這項工具,將其轉化為提升經營績效與競爭力的強大助力,才能讓AI產業在這波調整之後真正走向健康與永續的發展道路。

社論

延伸閱讀

連Meta也翻黑!科技七雄吐光今年漲幅 AI難題讓股價全淪陷

Alphabet收購雲端資安商

衝著輝達來?亞馬遜削價力推自家AI晶片 算力相同、價格不到一半

關稅僅障眼法好戲沒上場? 外媒:真正目的促成「終極川普交易」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大罷免亂象叢生,台灣已成瘋狂之島

台灣當前處境,可說是內憂外患、三面夾殺。對內有大罷免的政治亂局愈演愈烈;對外則是美國川普政府發動的關稅戰迫在眉睫、兩岸緊...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正在書寫摧毀民主的《羅織經》

雙北、嘉南等地檢調偵辦罷免連署案,出現「辦藍不辦綠」的景象。儘管藍綠罷團皆傳出連署異狀,檢調卻一味鎖定藍營「罷綠」,除國...

聯合報社論/郭智輝六兆採購計畫,勿犧牲下一代利益

美國昨天開始進行第一波的關稅談判,首波五國包括英、澳、日、韓、印,台灣不在其中。我經濟部長郭智輝稱,以他的認知,「我們已...

聯合報社論/國安破口洞開,吳釗燮還能繼續戀棧嗎?

民進黨共諜案越演越烈,總統府、黨部、外交部等全部淪陷,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的前機要何仁傑也遭收押。吳釗燮任職府秘書長及外長...

聯合報社論/這些骯髒小手段,不怕玷汙神聖大罷免?

大罷免正進行第二階段連署,誰料,檢調近日竟片面向藍營罷免綠委的六名要角發動搜索約談,遭質疑意圖干擾藍營的罷免行動。檢調這...

聯合報社論/反共反到陸配,最大共諜窩卻寄生政府

民進黨共諜案連環爆,目前已知總統府、立法院和外交部都被滲透,而且共諜就在國安首長身邊。中共滲透國安核心,值得警惕;我們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