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從美烏關係惡化 省思台積投資案
美烏衝突表面看起來是外交、軍事議題,但其背後凸顯出當前美國政府的整體國家策略思維。首先,川普政府亟欲透過外交途徑促使俄烏盡早停戰;真正的關鍵是因為這場戰爭已經消耗美國過多的資源,美國國內對於是否持續負擔龐大的軍費支援,早就意見分歧;甚至可以說是民主黨政府輸掉美國總統大選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對當今川普政府而言,在其國家整體策略思考中,經濟上的考量勢必優先於外交、軍事。這就是為什麼川普總是著重在烏克蘭是否簽署礦產協議,對於過去美國投入的大量軍事援助,川普政府希望烏克蘭以礦產資源的收益來償還。雙方在2月28日於白宮會談後的共同記者會,原即是為了簽署美烏礦產協議,並預計成立聯合重建投資基金。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政府一方面希望盡早結束俄烏戰爭,如此可以避免對烏的軍事援助支出繼續擴大;另一方面開始規劃對烏克蘭進行重建,而美國則可望在烏克蘭重建的過程中受惠,使過去的軍事援助支出得以回收。
當國內各界針對美烏關係惡化一事開始討論是否為「今天的烏克蘭,明天的台灣」,倒不如從中思考面對美國的外交、軍事與經貿政策,台灣應如何構思整體的國家安全策略。除了長期被討論的外交、軍事安全外,更應思考常被低估甚至忽略的經濟安全,以應對美國最終的經貿策略目標。
雖然川普已經是第二次出任美國總統,但他仍不改其商人本色,即便是外交、軍事等議題,最終都會回到以美國經貿利益為優先。不但如此,在川普2.0的時代,因沒有下一任期的壓力,估計川普可望將其交易性外交(Transactional Diplomacy)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台灣上從國安單位、下至經貿相關部會,是否已經準備好與川普政府進行從國安到經貿等交易的對弈或談判?我國政府是否已真正掌握川普政府對台灣的策略企圖?
回到川普政府對烏克蘭的態度與策略思維,我們可以發現,川普總統沒有那麼難以理解。按照他商人的思維,所要的無非就是讓美國國家的收益最大化,包括減少支出、增加收入或投資。
所以當我們再以此來檢視川普對台海緊張關係的保留態度,乃至於揚言要對台灣半導體課徵高額關稅等經貿措施時,就不難發現他真正的目標,仍在於擴大美國的經貿收益。一方面要求台灣為自身國家安全付費,減輕美國的防衛協助支出;另一方面則藉關稅措施逼使台灣業者增加美國境內投資,擴大美國的就業。
以這個角度來觀察,台積電宣布在美國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應該是政府當局和台積電,經過深度討論,做成的決定,以當前的局面來看,應該是有掌握到川普的思維,投其所好。
未來對台灣政府而言,面對態度、策略清晰的美國政府,當雙方在對話、協商時,我國同樣應有符合台灣整體國家利益的國家安全及經濟安全策略,以謀求台灣利益的最大化。這不但需要政府跨部會間的共同協作,更需要集結不分黨派,熟知美國、尤其是川普政府運作思維的產官學研專家,一起貢獻心力,以有效管控在此變局中的風險,甚至進而掌握可能的經貿發展機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