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文哲遞狀了!有血尿、晚上被痛醒恐「腎損傷」 向法官聲請具保停押

有血尿疑腎損傷!陳佩琪盼柯文哲外出住院 北所曝「曾就醫且恢復良好」

經濟日報社論/老屋延壽治標 老屋重建才治本

內政部6日宣布推動「老屋延壽計畫(草案)」,希望透過補助與改善措施,延長老舊建物的使用年限。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杜建重攝影
內政部6日宣布推動「老屋延壽計畫(草案)」,希望透過補助與改善措施,延長老舊建物的使用年限。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杜建重攝影
台灣今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而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住宅占比達55.7%,面臨人屋雙老的困境。內政部因而於2月6日宣布今年度將辦理「老屋延壽計畫(草案)」。內政部預計針對30年以上4~6樓且初評安全的集合住宅,補助其室內外空間整建維護的經費。不過,老屋延壽計畫只能治標,內政部最終必須處理老屋重建的治本問題。

針對老屋重建,內政部曾於1998年制定「都市更新條例」,之後於2017年制定「危老重建條例」。不過,這兩項政策的執行績效不佳。截至目前為止,危老重建案件不到4,000件,而都更案件少於1,200件,顯示老屋重建步履蹣跚。以台北市為例,2018至2023年間,以每年平均核發住宅拆照數計算,若要重建目前屋齡30年以上的住宅,至少得花380年。

由於老屋重建政策績效不彰,故內政部擬以老屋延壽計畫彌補。雖然內政部立意良善,但此計畫面臨的阻力,恐不少於老屋重建。老屋延壽計畫是否奏效,取決於老屋住戶預期延壽後的好處,是否能超過延壽所導致直接及間接成本的加總。目前老屋重建大多由建商擔任實施者,故住戶不需自行掏腰包;反觀由於合乎老屋延壽計畫補助資格者眾,但內政部預算有限,故只能對住戶小額補貼。因此,如何分攤直接成本扣除補貼後的差額,形成住戶協商過程的難題。由於各住戶皆希望老屋延壽方案優先維護整建自家房屋,但卻不願付擔超過平均分攤的金額,往往難以達成共識。

至於間接的機會成本,則為老屋延壽後,住戶須放棄短期內去執行老屋重建的選擇權。若住戶有重建老屋意圖,則會傾向反對老屋延壽。此外,若老屋延壽計畫規模較大,則未擁有非自住房的住戶,可能會因施工期間需要到外租屋,因而採取反對立場。

上述住戶必須放棄的選擇權價值,會隨著住宅屋齡的增加而增加,故老屋延壽方案僅對低屋齡的建築物具吸引力。因此,此方案只是解決這類老屋的「治標方案」。不過,根據目前內政部執行其他相關方案的績效來看,未來參與老屋延壽計畫的住戶恐不多,故內政部不宜偏廢老屋重建的政策;從2019年起,內政部開始執行「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方案」,並提供最高450萬元的補助。然而,截至2024年9月26日為止,只核定166件補助案,且僅20件完工。

民眾參與老屋重建的誘因,取決於政府獎勵制度的強度。目前不管是都更或危老重建,民眾面對的大多數是透過建商為實施者的合作性賽局。在此合作過程中,建商付出營建成本,而老屋所有人付出老屋房地產的價值,以換取新屋的房地產價值。因此,建商及整體老屋所有人,必須談判新屋總產權分配到建商,以及到各別住戶的比例。

過去案例顯示,一樓住戶因每坪房價高於其他樓層,以及頂樓住宅因自行加蓋,故兩者會要求分配較其他樓層更多的坪數。建商則會考量建物完工後,分配到的空間是否有利可圖。因此,容積獎勵愈高、每坪市價愈高,以及每坪含規劃、人工及建材的總成本愈低,則建商參與誘因愈強。由於全台各地的容積獎勵及每坪興建總成本差異不大,故老屋重建絕大多數出現在六都每坪市價較高的地方。

目前屋齡30年以上的住宅,其興建時間為921大地震發生前,故抗震能力顯著低於較新的建物。因此,為規避大地震的風險,老屋重建顯然優於老屋延壽。然而,在目前房價有下行趨勢,但人力、建材成本有上行趨勢的情況下,內政部宜思索一個和房價及建築成本可以連動的容積獎勵政策,以鼓勵民眾參與老屋重建。

社論

延伸閱讀

新北市補助清運 加速汰換致癌石綿建材

聯合報黑白集/中國兵能,陸配里長不能

反擊高嘉瑜綠卡、在美房產質疑 李彥秀:授權內政部查證

中央總預算大刪2076億元 盧秀燕:剁掉一些還是歷史新高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魔鬼變天使:台電不分拆的層層真相

立法院近日初審通過《電業法》草案,其中列舉四大修正方向,但真正重點只有一個:放棄將台電分割為三家公司的目標。此舉,等於宣...

聯合報社論/俄烏開戰前的衝突惡化,賴清德勿一路照抄

經過緊密談判,美國和烏克蘭的「礦產協議」,最近將恢復簽署。至於俄烏之間的停火協議,澤倫斯基已承認烏克蘭不可能加入北約,並...

聯合報社論/稱「我是中國人」竟有罪,綠色文字獄四起

賴總統正式將中國大陸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台灣內部的反中肅殺氣氛愈來愈高張。一名國小校長因在抖音發表「我愛你中國」,而...

聯合報社論/賴總統的大法官,是要抗中或是護民主?

賴清德總統最新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出爐,不僅擬由從未擔任法官的高檢署主任檢察官蔡秋明出任司法院長,在有關大法官人選的考量與期...

聯合報社論/準戒嚴戰車即將開動,誰給賴清德權力?

賴清德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宣布中國大陸為《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提出五大國安威脅與十七項因應策略(賴十七...

聯合報社論/國安法庭不只把台灣戒嚴化,更將香港化

賴總統宣布「賴十七條」,並恢復「平時軍事審判制度」,設立「國安法庭」的問題也隨即引發關注。設立國安法庭,美其名是「因應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