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堆人按過!他曝財政部發票兌獎APP這處「不是按鈕」 網崩潰:被騙好久

考上「夢想的北一女」 基隆女高中生通勤1周放棄:無法撐3年

大學申請入學一階結果出爐!台大過篩比率40% 醫學系報名人數少95人

聯合報社論/台灣需要獨立的公民運動,不是政府啦啦隊

大罷免已在綠營內成為風潮,民進黨黨公職已無迴避空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罷免已在綠營內成為風潮,民進黨黨公職已無迴避空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奪回立法院絕對多數席次,重新完全執政,民進黨在全台各地發動大罷免。不過有連鎖咖啡店、夜市陸續表態,不便配合罷免的「政治活動」,雖然綠營支持者又大肆「出征」、「抵制」,卻不再有效,因為罷免團體已淪為替掌權者護航,早被看破手腳。

台灣的「公民運動」,在馬政府時期曾盛極一時。諸如反核、反迫遷、洪仲丘事件、太陽花運動等,均曾轟動一時,成功改變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軌跡。比較早期的社會運動,這些公民運動以新的動員和論述策略,降低運動參與門檻,甚至看起來更「潮」,而「正義」、「民主」、「對抗」等號召,也更容易引起認同。但其背後仍有政黨介入操作的痕跡。

民進黨執政後,公民運動漸被招安吸納,雖然民進黨政府違反民主和公義的政策仍時有所聞,甚至多過馬政府時期,但當初活躍的「公民團體」卻幾乎都銷聲匿跡,若干核心人物甚至進入黨政高層,成為權力新貴。換言之,馬政府時期的許多「公民運動」,在綠營操作下淪為奪權或護權的工具,其所在意者,並非社會公義,更非民主是否被侵蝕,而是如何幫助民進黨奪取並鞏固政權。

去年大選,民進黨失去立法院的絕對多數,結束長達八年的一黨獨大,賴政府權力受到真正的監督制衡。但公民運動又假借「青鳥」之名死灰復燃,並且不監督政府,只制衡在野黨。只要立法院有不符民進黨黨意的決議,這些團體就走上街頭抗議,而賴清德總統則慰勉有加。

民進黨雖稱尊重公民團體發動的罷免,但此次大罷免卻是由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發起,不僅各地都有民進黨部與公職全力推動,行政院更醞釀以覆議拖延新版選罷法的實施,中選會則配合宣稱仍適用舊法,在在顯示公民團體和民進黨行動互為表裡。

日前有近二十個「民間團體」到中選會送件,宣稱已達第一階段罷免門檻。一同前往的,是護航綠營的老面孔、為民進黨發動「認知作戰」不遺餘力的曹興誠等人。曹興誠將罷免形容成「反共剿匪、清除內奸的聖戰」。至此所謂大罷免是「公民運動」的假面具已被徹底撕破;其真實面目就是要為民進黨翻轉國會、重回一黨獨大。

但為重回一黨獨大而發動大罷免,勢將造成政治對立與社會撕裂,多數民眾並不認同,卻敢怒不敢言。直至罷免團體占用連鎖咖啡店作為連署點,咖啡店公告「謝絕所有黨派政治活動」,終於讓沉默的多數有了發聲機會。罷免團體宣稱自己是「公民運動」非「政治活動」,綠營支持者還「出征」該連鎖咖啡店,不料網路風向一面倒指責罷免團體。至於該連鎖咖啡店反而門庭若市,網路評論也是正面評價遠高於負面評價。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彰化溪州夜市。罷免團體宣布要去設罷免連署站,該夜市卻聲明表示「不支持、不參與」罷免連署。綠營支持者出征,揚言抵制,結果反而自取其辱,遭到鋪天蓋地的「反出征」。很顯然,民眾已看穿「假公民運動」手法,不但不再懼怕被出征或抵制,甚至自發性「反出征」、「反抵制」。「公民運動」不再是正義化身,而是為濫權護航的幫凶。

民進黨或其假託「公民運動」的側翼,宣稱站上意識形態和道德的制高點,就想裹脅民意、翻轉民主選舉結果,自然不可能獲得認同。而公民運動淪為權力的附庸,當然也就只能欺騙自己的同溫層,而騙不了大多數民眾。綠營不能代表「公民」,也汙名化了「公民運動」。

社論

延伸閱讀

藍反制罷林沛祥擬罷2綠議員 童子瑋發聲:停止政治報復

全台罷免熱潮遍地開花 鍾東錦:這股風潮就是「瘟疫」

商家被罷免殃及 王鴻薇問賴清德:為何默不作聲

被罷免第一階段送件 吳思瑤批罷團: 毫無正當性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魔鬼變天使:台電不分拆的層層真相

立法院近日初審通過《電業法》草案,其中列舉四大修正方向,但真正重點只有一個:放棄將台電分割為三家公司的目標。此舉,等於宣...

聯合報社論/俄烏開戰前的衝突惡化,賴清德勿一路照抄

經過緊密談判,美國和烏克蘭的「礦產協議」,最近將恢復簽署。至於俄烏之間的停火協議,澤倫斯基已承認烏克蘭不可能加入北約,並...

聯合報社論/稱「我是中國人」竟有罪,綠色文字獄四起

賴總統正式將中國大陸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台灣內部的反中肅殺氣氛愈來愈高張。一名國小校長因在抖音發表「我愛你中國」,而...

聯合報社論/賴總統的大法官,是要抗中或是護民主?

賴清德總統最新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出爐,不僅擬由從未擔任法官的高檢署主任檢察官蔡秋明出任司法院長,在有關大法官人選的考量與期...

聯合報社論/準戒嚴戰車即將開動,誰給賴清德權力?

賴清德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宣布中國大陸為《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提出五大國安威脅與十七項因應策略(賴十七...

聯合報社論/國安法庭不只把台灣戒嚴化,更將香港化

賴總統宣布「賴十七條」,並恢復「平時軍事審判制度」,設立「國安法庭」的問題也隨即引發關注。設立國安法庭,美其名是「因應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