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市南港混凝土車追撞機車 男騎士卡車底無生命跡象

竹聯幫幫主之爭紛擾多!劉振南才被欽點接任 傳張安樂改推「他」競爭

才說不會離台!傳陸配亞亞買妥機票 晚間松機「開記者會後離境」

經濟日報社論/加速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公建

如何有效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已成台灣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聯合報系資料照
如何有效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已成台灣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全球經濟動盪之際,台灣的公共建設發展正面臨重大轉捩點。隨著人口結構改變、社會需求升級、基礎設施老化,如何有效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已成為台灣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眾所皆知台灣的民間資金充沛,賴總統去年在會計師節的發言也特別提到:「台灣股市、銀行、保險資金有高達100多兆台幣,錢要拿出來投資應用,政府也會不斷改善投資環境,並推動法令鬆綁,讓產業有更寬闊的發展空間。」然而,這單單要倚靠財政部促參模式推動,實在是趕不上整體公建迫切更新之需求。舉例來說:去年底各大報都提到財政部2024年民間參與公建投資上看1,500億元,絕對金額看起來龐大,但和百兆民間資金一比之下只占1.5%,確實緩不濟急。資金部位龐大的壽險業也是如此,實際投入在台灣的專案運用與公共投資都不到0.5%。

民參公建進度如此緩慢,主要可歸納三大原因:首先是跨部會對於公共建設並沒有統一之定義。究竟什麼是「公建」?哪些項目符合「公建型」屬性?在各部會各有詮釋,造成實務執行時的混淆與不確定性。這種定義的歧異不僅增加行政成本,更讓民間投資者在啟動公建專案時倍感困擾。

再者,政府傳統促參模式與民間合作模式過於複雜,像是退場機制或是產權移轉程序往往有諸多限制、缺乏彈性,這也增加民間資金的評估難度與投資風險。第三點則是投資期程與民間營運模式不匹配,投資概念是需要一棒接一棒,有的投資人擅長興建,有的投資人擅長維運。也因此民間資金大多有其投資期限或是風險程度的設定,像是市場上常見的私募基金大多存續期最長不超過十年,但目前許多公共建設項目的投資期限遠超過這個範圍。以再生能源領域為例,太陽能發電躉購合約需要簽署20年,環保設施如焚化爐的建置與營運期更長達25年以上。這種資產壽命與民間基金期限的不一致,大大降低了私募基金參與的意願。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提出三點建議方案:首先,應盡速統一公共建設的定義標準。建議以國發會為主導機關,整合各部會對公共建設的認定標準,建立統一的認證制度。這不僅能提供市場明確的遊戲規則,更能降低民間投資者的決策成本。

更重要的是公共建設不能單純只靠傳統的政府促參模式推動,這種狹隘的觀點已經無法滿足台灣急迫的公共建設需求。現行許多純民間投資的重大建設項目常因缺乏主辦機關或不屬於促參案件,而被排除在「公建」範疇之外。例如,純民間開發的大型物流園區、冷鏈倉儲、智慧電網、綠能儲能設施等,雖然完全符合公共建設的特性,但卻無法享受相關政策支持。若要吸引更多資金,必須突破這種「只有促參才是公建」的觀念限制。

其次,優化法規環境。建議修訂相關法規,允許更靈活的退場機制,並簡化產權移轉程序。同時,可考慮設立專門的公共建設投資平台,提供標準化的交易流程與風險管理工具。

第三,創新投資架構設計。可考慮建立多層次的投資組合,讓不同期限的資金能依其特性參與不同階段的建設。例如在建設初期引入風險承受度較高的私募基金,營運期則可轉由壽險資金接手,形成完整的投資鏈條。

我們肯定行政院推出的兆元投資台灣計畫,但也務實地點出兆元投資計畫必須先解決「什麼是公建」的問題,明確標準並協助項目獲得投資人信任。同時,透過壽險資金、國營事業、勞退基金、與國際資本等多元募資機制,真正引導民間資金的有效流動。展望未來,公建型私募基金與公建型不動產證券化(REITs)的蓬勃發展,將能補足現行財政部促參進度緩慢之缺口,引導更多資金挹注公建,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社論

延伸閱讀

雲端發票「4人重複中大獎」 財政部稱查無不法:求償廠商2400萬

馬斯克疑能掌控美財政部支付系統 引發個資疑慮遭提告

經典賽/36人集訓名單出爐!古林睿煬、徐若熙、張育成領銜 力拚28人正選

微風跨出台北首促參「微風東岸」 改裝一波三折、改建停擺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稱「我是中國人」竟有罪,綠色文字獄四起

賴總統正式將中國大陸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台灣內部的反中肅殺氣氛愈來愈高張。一名國小校長因在抖音發表「我愛你中國」,而...

聯合報社論/賴總統的大法官,是要抗中或是護民主?

賴清德總統最新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出爐,不僅擬由從未擔任法官的高檢署主任檢察官蔡秋明出任司法院長,在有關大法官人選的考量與期...

聯合報社論/準戒嚴戰車即將開動,誰給賴清德權力?

賴清德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宣布中國大陸為《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提出五大國安威脅與十七項因應策略(賴十七...

聯合報社論/國安法庭不只把台灣戒嚴化,更將香港化

賴總統宣布「賴十七條」,並恢復「平時軍事審判制度」,設立「國安法庭」的問題也隨即引發關注。設立國安法庭,美其名是「因應國...

聯合報社論/僅四成民意便悍拒制衡,完全執政必更濫權

配合卓內閣的「人民是頭家」大罷免下鄉宣講,賴總統先一步鳴槍發出「十七條」的威嚇令,府院前呼後應,頓時把國內政治形勢炒成一...

聯合報社論/卓內閣左支右絀,街頭亮劍求續命

民進黨政府的特色之一是,施政未必有績效,但說的一定比做的多。賴政府利用綠媒全面助攻還不夠,主帥還要親自出馬作秀。在民進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