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一場美國民主「垃圾」,看見台灣民主危機
美國大選從歧視言論演變成「垃圾」大戰。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造勢大會上,一位助選的喜劇演員形容波多黎各是「漂浮的垃圾島」,引發決勝州賓州的波多黎各選民怒火。不料,川普還忙著撇清關係時,美國總統拜登竟稱,他看到漂浮的唯一垃圾就是川普的支持者。這下換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急著切割拜登,但川普已坐上垃圾車,反諷民主黨把川粉都看成「垃圾」。
一場總統大選中的「垃圾」風波,凸顯了歧視言論與極端政治正撕裂著美國社會。厭惡對手,也厭惡對手的支持者。美式民主向下沉淪,歷經仇恨動員後當選的美國總統,不論是川普或賀錦麗,都注定只是一半美國人的總統。
雖然川普力稱那場造勢大會「洋溢著愛」,並與發表歧視言論的助選者劃清界線,但川普和他的盟友卻常不掩飾其種族偏見,且散播汙名化移民的假訊息。川普不尊重民主法治,也不承認選民抉擇,他曾煽動的國會暴亂差點埋葬美國民主;川普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也衝擊全球政治經濟與地緣戰略,世界各國都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感到不安。但超狂的川普廣獲川粉支持,而川粉卻未必瘋狂,因為川普在美國社會的確擁有深厚的土壤。
拜登討厭川普,也顯然對川粉很不以為然。其實選民擔憂經濟、不滿非法移民,正是川粉種子散播的溫床,但拜登沒有檢討自己的執政缺失,反而把川普支持者和川普看作一丘之貉,不經意流露出來,引起軒然大波。賀錦麗則改變策略,試圖區隔川普與川粉,向川普支持者遞出橄欖枝;她強調包容,接納異己而非視為內部敵人,表現願意傾聽川普支持者的聲音。但川普仍痛批賀錦麗採用仇恨競選,企圖摧毀美國。顯然,分裂和互不信任仍將困擾美國社會。
回頭看台灣。我們的選舉也不曾少過歧視言論,許多政治人物更明白鄙視選民。二○一六年民進黨在花蓮市長補選失利,綠委段宜康憤恨說,「我沒辦法假裝不鄙視那些選民」。二○一九年蔡英文總統到台中開講,要求台中人應對落選的前市長林佳龍道歉。當年底,綠委管碧玲因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直言「高雄人對不起台灣是普遍的心情」。二○二三年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針對高虹安當選新竹市長,「拜託市民笨一次就好,不要笨第二次」。疼惜落選者而不疼惜人民,選輸不知反省卻羞辱選民;民主進步黨的民主素養從未進步。
民進黨的政治文化,更常見仇中的民粹操弄。例如,民進黨政府對於陸配與陸配之子「小明」,可以公然歧視而面不改色;對於陸配參選權利的行政剝奪,對於陸配相關社團與社群的司法恫嚇,也都公然為之,對民主法治視若無物。
此外,落選者高升變成當選者的長官,也是看不起選民;賴清德總統召喚青鳥威脅在野黨、指導釋憲沒收國會改革,則是踐踏立法院代表的多數民意;行政院長卓榮泰拒絕依法對原民禁伐補償增編預算,也是對原住民赤裸裸的歧視;中央政府資源分配獨厚綠營縣市,有如變相懲罰藍營縣市選民,同樣是另一種形式的選民歧視;至於選輸翻桌,意圖從基隆罷樑開始掀起全台大罷免潮,更與川普拒絕承認選舉結果的反民主心態毫無二致。
鄙視選民、檢討選民、不尊重選舉結果,都是對民主的傷害;操弄民粹、仇恨動員、縱容極端政治,都讓社會相互撕扯,擴大國家分裂。美國民主淪落,台灣民主更現危機;隔海觀戰,深值警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