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大陸貿易壁壘後續發展
中國大陸商務部日前認定台灣禁止大陸產品進口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國台辦也宣布支持商務部的調查結論。大陸雖然宣稱是根據「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一切依法行事,但由4月12日啟動調查開始,處處可見政治操作的斧鑿痕跡;其間又觸及可能會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兩岸關係再起波瀾。
中方既已宣布調查結果,後續必然會有反制措施。未來觀察重點是何時啟動?以及可能採取的報復措施。台灣除了需做好因應衝擊的準備外,也需正視兩岸經貿關係的變化。
近年來,大陸對台灣經貿限制措施不斷增加,由先前以維護食品安全及人民健康為理由,禁止台灣鳳梨等水果進口,之後又禁止台灣食品進口等一系列措施。雖然陸方每次均列出理由,但措施總是在兩岸政治紛擾甚至衝突之後;大陸認為是名正言順,台灣則定調為是屬於政治操作的「經濟脅迫」行為。
中國大陸以往對台灣的經貿制裁,是屬於個案性質,主要範圍是非ECFA的農產品。此次則是全面調查台灣禁止中國大陸2,509項產品進口,堪稱是兩岸目前最主要的經貿限制,顯示大陸已在處理兩岸經貿結構性的問題。
台灣長期一直禁止多項大陸農工產品進口,即使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仍以國家安全的理由,繼續維持進口禁令。大陸方面由於不願將兩岸經貿問題「國際化」,所以也沒有透過WTO機制解決。然而在兩岸經貿雙邊平台下,例如在ECFA談判過程中,中國大陸多次主張台灣必須先廢除對其進口禁令,即應該先「正常化」,再談自由化。但台灣一直拒絕接受,中國大陸當時也沒有再堅持。
由於兩岸關係丕變,大陸錙銖必較,開始正視台灣對大陸特有的歧視措施。根據陸方所公布的調查報告,除了指出台灣違反WTO及ECFA自由化原則外;也估算因為台灣禁止大陸產品進口,減少大陸對台灣的潛在出口,以做為台灣進口禁令對大陸的貿易損失,未來可能會以此做為報復的參考。
若是中國大陸以終止ECFA做為報復措施,以工業產品為主的早期收穫產品將首當其衝。除此之外,大陸也有可能禁止台灣其他產品進口、增加對台灣傾銷調查、限制關鍵原物料出口台灣,以及其他的非關稅措施。
中國大陸片面調查、單向制裁的方式,當然不符合WTO規範。 我方雖呼籲雙方應回歸到WTO機制下協商,經貿紛爭應經由WTO爭端解決機制解決,而非由大陸自行決定,但對岸完全沒有回應。
雖然我方主張透過WTO機制來解決,但是台灣對大陸長期禁止進口措施,確實是違反WTO規範。不過在中國大陸公布調查結果後,蔡政府仍沒有鬆綁的打算;未來若中國大陸接著對台灣進行貿易報復,台灣產業會先蒙其害。
政府應調整目前「以拖待變」的做法,應先評估目前禁止大陸進口項目的適切性;因為在目前禁止項目中,不乏台灣沒有生產,也不涉及國家安全的產品。若解除此類禁令,對台灣不會有影響,但卻有助於降低大陸反制措施的正當性。
另外,未來若兩岸有機會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同台,CPTPP標榜成員一體適用高品質的開放水準,台灣如何能自圓其說,繼續維持對中國大陸的經貿限制,也是一大挑戰。
未來也應評估目前對大陸「雙軌」制經貿政策,即一方面維持進口禁令及其他對大陸特有的限制措施,一方面卻又支持ECFA自由化,呼籲對岸不可任意終止;但是中國大陸顯然不接受此「二分法」,雙方仍存在重大歧異。若還是互不相讓又欠缺溝通管道下,未來兩岸會引發更多經貿衝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