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四年前退黨是年輕氣盛,這次山盟海誓呢?

國民黨提名侯友宜為總統參選人時,郭台銘第一時間在臉書表示支持,讓藍營軍心為之一振。未料隨後情勢丕變,傳出郭台銘對提名仍有不滿,近日更演出他和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十指緊扣」及「山盟海誓」。四年前郭台銘曾憤而退黨,轉求郭柯合,看來歷史似要重演。
持平而論,郭台銘在國民黨提名底定後的公開聲明,兼具高度與氣度。除強調「和平、繁榮、清廉」三大價值,也肯定侯友宜「是國民黨最好人選」,郭董並稱將信守承諾「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友宜勝選」,「讓無能的政府下架」。郭台銘還說,自己不求私利、為人民幸福和中華民國和平而戰,永不罷休,令人動容。
表面上如此美好,但隨後卻從郭幕僚及挺郭人士口中傳出他不滿提名過程的內幕,導致國民黨中央受到質疑,連帶影響侯友宜的整合氣勢。郭台銘對傳聞從未澄清,卻拒接藍營和侯友宜的電話,而勸進郭台銘自行參選的聲音不斷,更有人放話稱郭董不會支持侯友宜。至此,除國民黨紛擾不斷,侯友宜的選情也備受牽累。
另一方面,柯文哲與郭台銘的關係則不斷受到炒作。柯文哲稱會「參選到底」,卻一再暗示自己與郭台銘的好關係,其幕僚更說「柯郭九九・九九九%會合作」。近日郭柯同赴金門參加活動,郭台銘夜訪柯文哲,兩人牽手看海稱「海誓山盟」;柯文哲欲拒還迎,幕僚卻說有遭「突襲」的感覺。這些公開演出,似在營造「郭柯合」或「柯郭配」的印象,創造莫大想像空間,卻顯得很不自然。
這幾幕,不禁令人想起郭台銘四年前重回國民黨的景象。當時,他也鄭重宣示會支持黨提名人,但初選落敗後,他便憤而退黨,並轉而尋求與柯文哲合作。其後,郭台銘在關鍵選區安排子弟兵參選區域立委,並把親信部屬安插在民眾黨、親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最後,除成功幫民眾黨跨過政黨門檻,也讓國民黨迎來總統、立委選戰的「雙輸」結局。
對那段過往,郭台銘在爭取提名時曾解釋:自己當年是「年輕氣盛、一時衝動」,為此致歉;他也保證會支持國民黨提名人選,不會有「郭柯配」或「郭柯合」。言猶在耳,郭台銘如今不僅拒與國民黨溝通,更演出與柯文哲「海誓山盟」。若四年前是年輕氣盛,那麼郭董今天的出爾反爾,是深思熟慮嗎?
郭台銘推動兩岸和平的大志,值得肯定;他自恃財力及事業版圖雄厚積極爭取大位,也無可厚非。但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問政者除了需要有強烈的信念與理想,也必須保持誠信,遵守「服從多數」的民主遊戲規則;不能自以為高人一等,即藐視他人的存在,甚至連政黨尊嚴都踐踏。國民黨願將尚無黨員身分的郭台銘納入初選名單,已是莫大的禮遇;然而,郭台銘卻以「用過即棄」的態度回敬國民黨。這種言而無信的態度,如何讓民眾相信一旦他若當選總統能信實履行自己的承諾,如何相信他會謙抑看待平民百姓的需求?
迄今,仍有不少藍營人士相信郭台銘會信守承諾,與國民黨並肩作戰,並持續設法奔走調和。但金門那幕郭柯「海誓山盟」,彷彿四年前的噩夢重演,郭董的曖昧與權力欲望則讓人失望。無論如何,選擇要當什麼樣的郭台銘,只有他自己能決定。是要回到「熱愛中華民國」、「下架民進黨」的初衷,兌現「全力支持侯市長」的承諾,還是選擇依舊「年輕氣盛」,扮演柯文哲「聯合政府」的推手,終究要看郭台銘如何想像自己的人設與定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