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度火車事故死者人數增至120人 850多人受傷

遭爆曾護航性騷案、阻止報警 吳思瑤:協助受害者我做得不夠

聯合報黑白集/徒有法制,沒有文明

民法擬修法刪除父母懲戒權,未來只要濫打、濫罰孩子,最重恐被剝奪親權,引發討論。示意圖。記者劉學聖/攝影
民法擬修法刪除父母懲戒權,未來只要濫打、濫罰孩子,最重恐被剝奪親權,引發討論。示意圖。記者劉學聖/攝影

在民進黨治理下,什麼是法治,什麼是法制,什麼是文明,完全讓人困惑。它在野的時候,示威抗議勒頸丟蛋打耳光,樣樣都來。它執政的時候,則是閣揆辱罵立委,官員訓斥媒體,員警驅離示威者,一樣也沒少。台灣社會沒有變得更文明,倒是族群及世代嫌隙日益擴大。

最近法務部擬修法刪除父母子女的「懲戒權」,原因是監察院人權委員會認為懲戒權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必須刪除。修法立意良善,問題是,「懲戒權」及「管教權」的分際何在,一般父母分不清楚,也不太會拿捏。一旦刪除,不少父母可能因管教問題淪為「被告」,許多法官可能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這類家務事。

刪除懲戒權,是否就能減少子女遭暴虐問題,答案也恐怕是否定的。原因很簡單:徒法不足以自行。若不積極推動現代親職教育,若無法消除社會生態的幽黯死角,即使國家法制符合兒童權利公約,也是虛有其表,台灣不會更文明。被剝奪懲戒權的父母,將不知如何管教孩子,後果更糟。

就像政府雖暫停執行死刑,但社會上凶殘的殺人案仍層出不窮,只是讓主張死刑的民情更沸騰。理想的社會,除利用法規來引導民眾行為,更需要上位者和意見領袖展現身教,才能形塑更好的親子文明。問題在,我們的政治充滿仇恨攻擊。

父母 死刑 子女

延伸閱讀

民法刪除父母懲戒權 陳明堂:懲戒是不適合用語

挺Young父母 中國附醫今捐聊天機器人平台給勵馨

殺妻分屍沖入馬桶案 杭州狠夫伏法

艾成與弟弟「都是40歲猝逝」 白髮父母半年痛失2子崩潰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寄生綠營:兩名政院前顧問勾勒的發財圖

兩名「行政院前顧問」同一天遭搜索拘提的事,你聽說過嗎?這種事的確前所未聞,但發生在民進黨政府,則不奇怪。最近就有兩名行政...

聯合報社論/四年前退黨是年輕氣盛,這次山盟海誓呢?

國民黨提名侯友宜為總統參選人時,郭台銘第一時間在臉書表示支持,讓藍營軍心為之一振。未料隨後情勢丕變,傳出郭台銘對提名仍有...

聯合報社論/台灣之子與台獨金孫在演什麼大戲?

綠營黑金詐騙纏繞共生,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堅持修改《選罷法》,禁止黑金槍毒犯終身參選資格,為自己參選二○二四總統之路排雷。未...

聯合報社論/侯友宜團隊格局及動力不足,須及早擴編

侯友宜獲國民黨徵召角逐二○二四大選,一周後,本報民調顯示他原本領先的支持度竟掉到第二,有五趴支持者轉為不表態。更糟的是,...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在道德魔人和媚俗間忙修補

副總統賴清德近日被問到:台海若遭封鎖,台灣電力可能中斷時,將如何因應?他答稱,政府正在規畫將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為可緊急...

聯合報社論/漠視校園菁英歧視,就是對社會墮落稱降

身價逾兆的輝達執行長暨創辦人黃仁勳應邀擔任台大畢業典禮致詞嘉賓,受到外界矚目。他勉勵畢業生「奔跑吧,別緩行!」台大校長陳...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