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中國氣球流浪到美國,煽起台海危機氣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出門前一刻喊停。理由是中國大陸的偵察氣球入侵美國領空,侵犯主權。氣球事件之前,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傳出準備訪台,引起美中台再度陷入軍事緊張,麥卡錫在布林肯出發前宣稱「目前沒安排訪台」,美中氣氛一度好轉,不料還是被一顆氣球中斷對話之路。川普及共和黨議員不斷叫陣白宮,要求「射下氣球」,凸顯拜登要恢復美中高層對話,內外都面臨逆風。
布林肯訪中,主要是修補被眾院前議長裴洛西訪台傷害的美中對話管道,阻止雙方關係惡化,管控台海新常態。然而美軍近來加強在琉球、菲律賓部署,已升高台海緊張。美中高層對話受阻,不僅影響未來對「麥卡錫變數」的危機管控,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北京日前提議恢復兩岸十六個直航點,此一攸關緩解台海新常態的建議,是否受到氣球事件牽累?
美國國防部二日表示偵測到疑似來自中國間諜氣球,中共外交部第一時間表示正在核實,希望雙方冷靜處理,強調無意侵犯任何國家主權及領空,接著坦承是民用科研飛艇,因自控能力有限,受西風帶影響偏離預定航線。
這顆氣球飛越日本、加拿大進入美國,位置在六萬英呎高空。美國空軍試圖擊落,但高度差太多,無功而返,如果使用防空飛彈,則恐對地面造成不必要損害,拜登接受軍方建議,只對這顆「不造成威脅」的氣球保持監偵。但面對共和黨質疑,布林肯不可能在氣球流浪美國期間,還跑到北京進行高層外交。他表示,適當時機再出訪。然而,這顆氣球已為美國兩黨惡鬥添加柴火,能否成行,變數仍多。
氣球行經日加兩國沒鬧出主權爭議,但到了美國便成為打不下來的「高空間諜」。主因在於美國進入大選年,朝野都輸不起反中的戰場。無論從選戰或美中競爭來說,拜登都不會放過氣球作為籌碼,以免被共和黨貼上軟弱恐中的標籤。
共和黨拿下眾院多數,建構反攻政權堡壘,連番打出台灣牌,挑戰北京底線,給白宮出難題。議長麥卡錫有意訪台,並成立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該會還以加強對台軍售為由,有意來台舉行聽證會。另有議員提案放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獨立,建議邀請蔡總統訪美等。這些主張看似大力挺台,其實是拿台灣當小刀戳痛中共並讓拜登難堪,不僅無助台灣提升戰力,並且是升高台海危機作為選票提款機。
中國氣球與麥卡錫訪台,曝露美中關係的脆弱。在共和黨揚言削減開支下,美國軍方不斷釋放中共侵台時程提前的訊息以保住預算,卻與拜登及國防部長「中國沒有立即侵台企圖」的說法大相矛盾。美國對中政策方向混亂,很大部分受民粹政治影響,對台灣也形成安全變數。
原本美中推動高層對話,連帶兩岸也出現互動善意,蔡總統表達對話意願,小三通也擬擴大恢復,北京則建議恢復直航航點。但在美中對立升高後,兩岸關係走向引人憂心。「間諜氣球」煽起美國反中氣旋,連行政院長陳建仁和外交部都隔海幫腔,蔡政府是否要再次利用這股反中氣旋,為保衛政權再賣一次芒果乾?
雖然去年九合一選舉讓蔡英文的抗中保台崩潰,但民進黨在二○二○年嚐過親美反中的勝選果實,自不會輕易錯過這班反中便車。在美國國會飆車反中的領軍下,綠營將抗中粉飾成親美,賴清德還率先撻伐疑美論,包裝務實台獨。氣球事件被升高成入侵美國主權,對美台反中陣營是利多,相對也縮減三方對台海危機的控管空間。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