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第六度借調,陳建仁名利權無一肯鬆手

前副總統陳建仁受命出任行政院長,他的新閣名單公布,並未獲什麼掌聲。讓人意外的是,他的閣揆人事案竟是由總統府發函他任職的中研院,要求以「借調」方式處理。外界至此才恍然大悟:原來就連他擔任副總統的四年,也是從中研院借調。陳建仁現年已七十一歲,要出掌國家最高行政機器,卻還要堅持保留特聘研究員四十九萬月薪的優渥退路,真是名、利、權一樣都不肯放。
細數陳建仁的「學官兩棲」生涯,其次數之多,令人目不暇給。陳建仁首度借調,是在一九九七年由台灣大學借調出任國科會生物處處長;至今廿五年,他從學術界借調至政府任職共計五次。其間,還包括擔任國科會副主委、衛生署署長、國科會主委、副總統等職,前後借調期間計長達十二年一個月。亦即,廿五年間,他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借調去當官,是典型的「學官兩棲」。
「學官兩棲」一詞其實隱含貶義,早年常是在野黨譏嘲這類官員的話柄。當時社會的主流觀點是:學仕本殊途,要做學術研究即應當成「終身志業」,認真專注地投入。世界一流大學固偶或准許大學教授借調公部門任職,但這類借調多屬短期性質,而非常態。像陳建仁這樣,近廿五年有一半時間借調在外任官的,則聞所未聞。如此腳踏兩條船,名也要、權位也要,每每官場呼喚即欣然就任,卻又聲稱「研究是自己的最愛」,故自己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每月四十九萬高薪的退路仍必須保留。如此惺惺作態,真是難看至極!
要以「借調」方式延攬學術界人士出任公職,須看該職位是否適合。例如,大法官職位一向不容許借調,原因是,法律審議著重客觀公正,要避免因職務借調之藕斷絲連,而影響到司法審議之公正,即使只是引發周邊耳語也要避免。以同一精神檢視,行政院長是全國最高行政機關首長,其諸多施政、裁決都會對各機關產生影響,此一職務當然更不適合借調。例如,行政院編列審定全國各機關的預算,將來中研院的預算若是由該院「借調中央」的特聘研究員核定,這要如何杜悠悠之口?
就法制而言,早已逾退休年齡的陳建仁要借調行政院,也必然引發全國公務人員的不滿。根據《中央研究院研究所組織規程》第十三條規定,「特聘研究員之聘期至年滿六十五歲止」,超過六十五歲就是延長聘任。這項規程,雖對院士及具有全球性學術殊榮者有較寬鬆的條件,但其寬鬆終究改變不了「超過六十五歲就是延長」的事實。此外,中央研究院另訂有《延長服務案件處理要點》,其第八條規定:「研究員延長服務期間,不得借調其他機構」。這些規定不止見諸中研院,也幾乎是全國所有公務人員、公立大學教師所共通。陳建仁為一己後路與私利,要做全國「唯一」的例外,這怎能讓其他公務人員心服?
陳建仁一生順遂,官位做得大、學術名譽高,令人欣羨。兩年多前,他聲稱「放棄副總統退職禮遇」;實情卻是:他「要到中央研究院領取更高的特聘研究員薪水」。六次離開學術界進官場,廿五年有一半時間腳踏兩條船,如今又要借調接任閣揆,俾便將來「再回中央研究院領高薪」,陳建仁真的是機關算盡太聰明。
中華民國史上從未有過「借調」的行政院長,總統府能向中研院發出這紙名利算盡的借調公文,令人瞠目結舌。重點在,中研院會不會跟著和稀泥,甘願葬送學術風骨也要成全陳建仁,全民都緊盯著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