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醫療科技發展潛力無窮

台灣的生技醫療產業結合既有科技實力,近年來有大幅度的進展,未來還有很多新技術、新措施投入此一領域,對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將是新的里程碑。
位於北投的陽明大學,與座落在新竹的交通大學,於2021年2月正式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開啟了國內醫學與電子、半導體的合作先河。
2002年,在朝野共同的努力下,成立了財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簡稱生策會),推動結合產學研,共同推動生技產業發展。立法院並於2007年三讀通過生技產業發展條例,給予生技產業研發投資抵減等特殊租稅優惠。
每年12月初舉辦的台灣醫療科技展,更是盛況空前,大有當年資訊月的氣勢。
2020年初,新冠病毒來襲,民眾開始了解做快篩及注射疫苗的重要性,人們逐漸能夠分辨滅活疫苗、次蛋白疫苗、mRNA疫苗的差異。
基因體學是近年來最夯的醫學科技,大致分為基因定序、基因檢測,與基因編輯。基因定序是將人體細胞26對染色體DNA遺傳物質排列順序計算出來,協助我們深入了解遺傳特性。由於這個排序工程計算動輒上兆,需要利用高速運算電腦加以輔助完成。
基因檢測是利用已知的基因功能,經過唾液或毛髮比對,了解受測人是否具有某類遺傳基因,可用於事先了解罹患遺傳性疾病的可能性,也可做為親子鑑定用途。國際巨星安潔莉娜裘莉便是經過基因檢測,得知自己擁有家族乳癌的基因遺傳,決定切除雙乳,防範於未然。
基因編輯是將具有缺陷的基因片段切除,剪接上具有正常作用的基因。美國與奧地利的兩位女性科學家以這方面研究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未來基因編輯尚可運用於改變遺傳的廣大用途之上,但同時帶來法律與醫學倫理的棘手問題,亟待規範。
幹細胞療法是另一項醫學界最夯的領域。中國大陸一度謠傳:江澤民去世前十年,就是靠解放軍301總醫院的專家,以幹細胞技術維繫其生命。所謂幹細胞,就是人類於胚胎最初分化的細胞,它具有發展成各類不同細胞,與器官修補的功能。使用幹細胞療法,可以使人體臟器再生、治療癌症、血友病等多項功能。
晚近流行的臍帶血,便是將新生兒臍帶中的幹細胞取出,儲存於低溫環境,以備於未來做為幹細胞治療。
癌症數十年來高居國人死亡原因之首位,可以說是人類最大的敵人。
隨著醫學進步,科學家發現:使用正子檢測可以早期發現癌症,而質子、光子治療更可以有效治療癌症,這三項技術在全世界正如火如荼發展。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所捐助的台大癌症醫學中心,即是針對這三項技術進行研發。我們深切期望未來透過這些技術,可以救助更多台灣癌症病友。
在醫療器材方面,從簡單的血壓、血糖測量器,到使用特殊材料的人工膝關節、以3D技術及鈦合金製作植牙,都是台灣短期可以發展的方向。當然更複雜的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葉克膜,到機密的達文西手術機台,則是中長期努力的研發目標。
在疫情發生之前,居家或遠距醫療並不具備法律效力,僅能做為參考之用,未來有可能如同在家上班,逐漸被醫學界所接受,造福偏鄉弱勢團體與獨居老人。
隨著科技與醫病雙方的認知進步,未來的醫學概念也將由有效治療,逐漸走向預防醫學。
要言之,未來的醫學將大量地採用人工智慧影像辨識、大數據分析、以區塊鏈技術做病歷保護、微粒子檢驗與治療技術、特殊材料、3D打印技術,開啟醫學科技的先河。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平均壽命達到120歲將不再是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