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80億人口的危機與商機

聯合國估測,全球人口已突破80億。雖然人口成長的速度在減緩之中,但預估2030年達到85億人,2050年97億人,2080年攀升到104億的頂峰之後,會維持到2100年。地球資源(糧食、能源、環境)能否支持這種成長,對人類是個非常嚴厲的考驗。
然而,這種考驗並非始自今日。英國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在工業革命之後,看到人口大量成長的現象,對人類前途感到悲觀,在1798年發表著名的「人口論」,認為人口是以「幾何級數」增加,糧食卻以「算術級數」增加,糧食將無法支撐人口增加,最後將以戰爭、瘟疫和飢荒來抑制人口。但馬爾薩斯的預言並未成真,因為科技的進展超乎想像,人類竟然可以用避孕手段來控制成長,糧食也陸續在新大陸大量增加,讓人類免除這個厄運,並且更加富裕地生存。
但是二戰之後,「嬰兒潮」帶來快速的人口成長,讓「新馬爾薩斯論」獲得了大量支持,其典型論點就是「羅馬俱樂部」在1972年發表的名作「成長的極限」-近20位頂尖專家用嚴謹的數理模型推估,發現人類若以當時的狀況繼續發展,會很快地超過地球的負荷,導致人類社會的崩潰。然而,因為已開發國家的人口成長停滯超乎想像,加上「綠色革命」發生,解決了許多國家的糧食問題;再加上各種資源的新發現和更精良的開採技術,因此目前所謂糧食缺乏,以人類社會整體來看,基本上是因「分配不均」所產生,而不是「生產不足」。
但過去的問題被解決,並不代表未來的問題一定可以解決。人類基本解決了糧食和礦藏問題,卻又面臨了環境問題-空氣汙染、用水缺乏、土壤流失惡化、地球暖化,近年又產生新冠肺炎,已讓6.35億人確診、661萬人死亡。
只是,人類科技的進步,經常超乎人類的想像。未來很可能大量的食物,會來自於「糧食工廠」的大量生產,解決了土地有限的問題。「核融合」技術的成熟,加上「可燃冰」的大量開採,讓能源的來源不虞匱乏。各種天然災害的惡化,迫使人類終於放棄歧見、嚴肅處理環境問題,找到共同遵守的規範。因此,樂觀看待的話,人類不斷遭遇各種問題,但經過各種努力之後,大致都能化險為夷,繼續發展。
在解決各種人類問題的過程中,商機自然會持續出現。首先在先進國家,再來會衍生到快速跟進的高所得開發中國家,再層層往下滴漏。聰明或有眼光的企業,自然會看出這種機會;但在時間上要有足夠的精準度,才不會太早或太遲,造成過早投資的大量虧損,或是時機太晚、競爭激烈而無利可圖。如果這種商機的衍生模式合理,那麼有眼光的企業是否該開始布局戰亂逐漸減少、勞動和土地資源仍然低廉的非洲,特別是對岸在「一帶一路」之下、將會提供較佳基礎設施的國家?
然而,人類終究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就是在戰爭之下彼此毀滅,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告訴我們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也許真有那麼一天,俄羅斯決策當局難以面對戰果之下,決定用低量核彈來「結束」戰爭,卻遭到西方以懲罰性的核彈回敬,然後對岸卻意外加入戰局來「聯俄制美」,這種可能性其實並非杞人憂天,韓戰時,美方完全沒料到北京會出動「人民志願軍」參戰支持北韓。人類科技可以解決的事,主觀的思想卻迄今無法學到教訓、妥善解決問題;別說俄烏或美俄之間,連海峽兩岸同為中華民族,對岸也不願放棄用武力解決兩岸問題,而且機會愈來愈高。
所以,全球人口突破了80億,帶來了許多商機,以及異於往常的危機;能否繼續創造繁榮或步向毀滅,全看人類自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