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本長野殺人案:「被孤立者」的復仇殺機?

李坤城兒曝突然爆料主因 嘆父親早因林靖恩變樣「形象毀了」

不是雞排妹!民進黨徵召吳沛憶戰中正萬華 「他」出戰王鴻薇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戰略競爭 台灣的機遇與風險

美中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美中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隨著美國公布國安戰略報告、中共二十大落幕,美中戰略競爭的大勢已然確定。戰略競爭指的是全方位、長期的競爭;在軍事、經濟、國際秩序等各種競爭對抗的戰場中,科技領域的主導權,既跟軍事戰力有關,又會影響經濟競爭地位,儼然成為戰略競爭的樞紐關鍵,也將牽動台灣乃至於全球未來十年的經濟機遇及風險。

在美國國安戰略報告公布前三周,由谷歌公司前執行長施密特擔任主席的「美國競爭力特別研究項目」(SCSP),提出了「十年中期美國國家競爭力」報告(Mid-Decade Challenges to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這份以數十位產業領袖訪談為基礎的報告,指出美中科技競爭有三個主戰場,分別是人工智慧、微電子(主要是半導體)及5G。這三個領域分別代表了數據分析及運用能力、支持科技運算的硬體與下世代傳輸網絡能力,影響範圍不僅是商業競爭輸贏,更與軍事國防能量、網路安全、認知戰,乃至於整體國力有關。該報告之所以稱為「十年中期」,原因在於這三個戰場的勝負,對2030年以後美、中戰略競爭關係的強弱有關鍵影響,因而建議美國要加速追趕,以確保2030年後的領導地位。

三周後白宮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同樣指出美國正進入「決定性的十年」。為確保美國未來十年的國家安全,美國在科技領域將聚焦於微電子、先進運算和量子科技、人工智慧、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先進電信和潔淨能源等七個「基礎關鍵科技」,並且確保相關製造業供應鏈的多元及韌性。

交叉比對二份文件,可以歸納出美國產業及政府已有高度共識,亦即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半導體及5G將會是美國所界定的科技競爭主戰場,至於生技及新能源則是應用層面的競爭重點。這四個主戰場的重要性,是美國認定目前已出現「東升西降」安全威脅的所在。在此定位下,美國未來不但會集中資源全力發展;由過去幾年從5G、半導體、電池乃至於人才腦力的管制經驗來看,也會伴隨著回流投資升級、審查限制及禁令等「抑制措施」的升級,以及推動友邦新聯盟等建立「替代來源」的擴大。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當然感到壓力卻不會坐以待斃。習近平二十大政治報告的關鍵字,已經不再高唱「戰略機遇」,改以國家安全與巨大風險,反應出其對情勢研判的結果。在科技領域,中國大陸將加快追求「科技自立自強、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白話文翻譯,就是中國大陸無法阻止美國投資自己,但除擴大投入研發外,也會全力「脫美」來擺脫被卡脖子的困局。

台灣半導體、資通訊等在全球占有重要性,意味我們無法置身事外。而過去30年美中台三角供應鏈結構下台灣的左右逢源,更使得我們跟美中雙方都有錯綜複雜的淵源,就算要脫身也無法一蹴可幾,而需要很長的時間梳理調整。這些美中所定義的科技主戰場及未來各自的出招回應,對台灣而言不能只看到商機,更需評估衝擊。

特別是戰略競爭的概念下為達成目的,除了壯大自己外,通常也包含了利用利誘、威嚇、合作、分離等手段壓抑及貶抑對手的手段。由此觀察,半導體及5G設備等台灣已經具有「既有主導者」地位的產業,捲入戰場面對的風險挑戰可能高於機會。至於人工智慧及量子運算,是我國也全力投入的新興科技領域,但對美、中而言,台灣是隊友還是對手,也需要釐清。與此同時,台灣科技業多數是廣義的美系供應鏈,美國脫中要台灣加入相對自然。反觀中國大陸要脫美的「戰略攻關」過程,同樣存在以各種方式「邀請」台廠提供協助甚至加入團隊的可能,都是企業及政府要儘早推演因應的威脅。

美國 半導體

延伸閱讀

凱瑞:期中選舉若共和黨贏 拜登氣候政策仍不變

華語文演講比賽 美國學生談台灣宗教奪冠

8年級網紅直播主美國遇搶劫 掏光全身現金後逃離現場

美國舉行期中選舉 亞股走勢分歧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在道德魔人和媚俗間忙修補

副總統賴清德近日被問到:台海若遭封鎖,台灣電力可能中斷時,將如何因應?他答稱,政府正在規畫將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為可緊急...

聯合報社論/漠視校園菁英歧視,就是對社會墮落稱降

身價逾兆的輝達執行長暨創辦人黃仁勳應邀擔任台大畢業典禮致詞嘉賓,受到外界矚目。他勉勵畢業生「奔跑吧,別緩行!」台大校長陳...

聯合報社論/關上赴陸旅遊大門,就是把和平擋在門外

全球疫情早已解封,兩岸觀光遲未鬆綁,業者在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當面向蔡英文總統喊話,盼解除組團赴陸禁令。不過,蔡總統只說,...

聯合報社論/從im.B詐騙案看民進黨如何走向沉淪

im.B廿五億元吸金詐騙案如滾雪球般膨脹蔓生。繼主嫌與綠營人士交往酬酢,並提供車輛房屋變相供養後,又傳出綠營高官、司法警...

聯合報社論/從童子賢到郭正亮,看民進黨「真難容」

曾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及不分區立委的學者郭正亮,因遭同志向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告發他破壞黨譽,要求開除其黨籍。郭正亮隨即發表聲...

聯合報社論/你隧道裡的光,和蔡政府的視覺一樣嗎?

曾參與太陽花學運的青年,假設當年是廿五歲,如今倏忽已卅五,他們現在都過得好嗎?曾遭他們抱怨「世代剝奪」的父母輩,假設當年...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