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缺電與電價死結:膏藥貼太多而漸漸潰爛

台灣最近兩大電力問題同時爆發。其一是電力不足:夏至剛過,因天氣炙熱,廿二日出現了三九二七萬瓩的史上最高用電量;最低備轉容量已掉到六%邊緣,亮出橘色警戒。其二是電價過低不敷成本:近四年來我國電價「連八凍」,相對於一年多來全球能源價格大漲,台電與中油均因此虧損累累。經濟部下周一將決定是否調高電價,但由於適逢通膨飆高且年底選舉在即,蔡政府會有什麼積極作為,令人難以期待。
電價和缺電問題必須一起談,不能分開看,因為兩者已因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的偏差糾結成一團。在一般民眾眼裡,電價當然越低越好,如果要漲,「漲別人、不要漲自己」就無所謂。但天下沒有這麼好康的事,台灣的煤、燃油、天然氣都是靠進口,當國際能源價格猛漲,電價如果一直按兵不動,電力供應必然出問題。近幾年,全台不斷發生光怪陸離的停電事件,顯示台電的管理調度破漏百出,輸配電設備也脆弱不堪,推給鳥獸的藉口已不敷使用。更糟的是,蔡政府一直在瞞天過海、粉飾太平;事實上,從今年初春頻頻發生夜間停電事故,即可想見這個夏季將極難熬。
如果要在「漲電價」和「不漲價」之間作選擇,民眾當然會選擇不漲價。但如果要在「漲電價」和「停電」之間作選擇,一般人恐將寧可選擇漲價。問題是,台灣面對的卻不是這樣「二選一」的問題,因為即使你選擇漲電價,也不表示你逃得過「停電」的命運。問題之所以如此糾結難解,癥結就在蔡政府六年來對發電政策、電力結構及電價的干預,都到了前所未見的地步;而唯唯諾諾的台電和經濟部,恐怕也沒有人說得清電力這本帳,只能不斷地利用大內宣來遮掩自己挖東牆、補西牆的窘境。
追根究柢,台灣的電力問題會落到這個地步,主要原因就是「膏藥」貼太多。所謂膏藥,是指政府的干預和粉飾,近四年電價「連八凍」就是為各種因素連貼八張膏藥。試想,在國際能源價格平穩時,油電價維穩猶有話說;但政府不僅連誠實反映成本都不肯,在國際能源大漲時,我們油電價還不動如山,就是用一張張膏藥遮掩患部及政府私心。
這就是政府在用溫水煮青蛙,麻痺民眾的感受。在有餘裕時,蔡政府用光了「凍漲」額度;碰到壓力止不住了,它才驚覺撕不掉這些膏藥布了,因為裡面的傷口已經潰爛。可悲的是,俄烏開戰後油氣價格暴漲,經濟部三月檢討電價卻還游移觀望,一拖三個月至今,卻沒等到它想要的天鵝。物價正在蠢動,電價一漲勢必觸動通膨的機關,進而引發民怨;如此一來,蔡政府擔心對年底選舉產生衝擊,就正好會發生。
電力不足的問題也如出一轍。蔡英文總統不及早務實調整電力結構,卻一味堅持把仍可使用的核電廠關掉。而且,在預知綠能發電達不到預期目標後,蔡英文又誇口要拿風中飄搖的天然氣發電來填補;她難道不知道,天然氣正是目前國際漲勢最猛的能源嗎?說來驚悚,台灣電力不足的患部,膏藥貼得比電價傷口還多;尤其,缺電尖峰從午後移到日落之後,更說明潰爛之嚴重,就算挖東牆也補不了西牆。
在溫水中被煮久了的台灣人民,對千頭萬緒的電力問題已失去了反應的能力。倒是美國商會一再提出警告,將供電不穩列為台灣最急迫的問題,要求馬上處理;國內工商界也示警,稱若再發生大停電,將招致國際負評。但當問題積重難返,蔡政府手上還有妙方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