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死亡風暴:那些在指揮官面前不瞑目的人

國內疫情持續蔓延,確診數在高原徘徊,死亡數則呈三級跳,連續三天單日死亡上百人。今年以來已累計千人染疫死亡,超過過去二年的確診死亡總數;專家更預估,此波疫情恐造成萬人死亡。但死亡風暴來襲,指揮中心卻似乎無動於衷。
對於確診死亡問題,指揮中心過去多凸顯其未打疫苗、有慢性病、簽署DNR(不實施心肺復甦術),或著墨於九成九的輕症和無症狀,並且強調「守得很好」;如今最多也只承認「是警訊」、「再觀察」。指揮中心說得雲淡風輕,但其背後卻是人民唱不完的生命悲歌。
各年齡層都面臨疫情衝擊,但最受威脅的是高齡族群。台大公衛學者指出,這波疫情讓七十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高於同期背景值,顯示醫療量能不足給高齡者帶來「超額死亡」現象,甚至因此每一萬人多死廿八人。指揮官陳時中卻只輕描淡寫回應,新冠肺炎對高齡者有威脅性,「不用比就知道」。但就算陳時中不想比,韓國、紐西蘭等國都提供了相同的教訓,為什麼台灣還會發生醫療量能整備不足的問題?
指揮中心否認醫療量能不足,因為那會戳破「超前部署」的牛皮;陳時中更強調沒有醫療崩潰,否則這齣神壇戲唱不下去。但醫護批評陳時中拿著空床率的數字自爽,無視醫院有空床沒醫護的真實情景。如果不是血汗醫護不足,陳時中何必要求放寬專責病房護病比,因而引爆基層醫護怒火?直到一張確診護理師被召回院照顧確診病人,休息時卻只能在地板鋪紙板睡覺的照片,才讓陳時中驚呼:「怎麼會這樣?」
然而,「怎麼會這樣」又怎麼會是由陳時中來問呢?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想問陳時中。高齡出現超額死亡、青壯投藥太慢死亡、幼兒求治不及死亡,以及檢測不便、醫療遲延導致快速死亡,都讓人心驚。但,怎麼會這樣?
再看遽增的長照死亡。長照、養護等機構是疫情重災區,指揮中心提供了簡單統計,至廿六日累計九一九家住宿機構染疫,近九千位住民和三千五百名工作人員確診。但根據衛福部四月資料,全台長照等機構合計一○七七家、實際進住約五萬二千人;換句話說,如數據無誤,已有八成五機構染疫、一成七住民確診。尤其每日確診死亡個案中,來自長照機構住民的比率,幾天內就從一成五迅速拉高到二成六,甚至單日占比可達三成五。
事實上,在全球新冠疫情裡,前年美國長照機構首先成為「高齡者的墳場」,無比悲慘;今年韓國也沒有守住安養機構,確診死亡占比卅五%;香港確診死亡個案更有半數以上住在長照安養機構。這些教訓,並沒有給指揮中心帶來足夠警惕。防疫關頭,只有疫苗覆蓋、積極快篩、及時給藥,才能保護這群高風險族群;但指揮中心部署落後,防疫物資與藥物,總要在疫情遍地烽火後才驚覺不足,快篩缺、給藥慢、就醫難,即使終於勉強補上了,流程也依然卡卡。
在蔡政府的長照政策裡,機構住民原本就被長期忽視,甚至最初還未被納入長照2.0大傘,直到蔡英文總統爭取連任,才讓長照2.0升級補漏。在疫情中,依然受到漠視的機構住民,也顯得更弱勢。諷刺的是,陳時中反而力稱,目前長照機構致死率維持在一%,沒有重蹈香港覆轍,「算是守得還不錯」。
守得還不錯?不只是機構住民,包括長者、青壯和幼兒家長,陳時中這話,聽在所有遭受死亡風暴衝擊和威脅的人們耳裡,拳頭都硬了。那些被犧牲的人,何其冤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