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七比十七:指揮中心的雙標不是普通嚴重

為了居家隔離天數縮短為「三加四」,指揮中心決策會議爭執不休,當天記者會甚至為此兩度延遲。專家學者認為新政策有點冒險,藍營縣市長亦抱持疑慮;綠營縣市長則主張縮短,陳其邁直稱「對台灣人有信心」。令人困惑的是,指揮中心對入境檢疫仍維持「十加七」的管制,寸步不改。同樣是對付Omicron,我國卻出現七天與十七天兩種天差地別的隔離標準,政府不覺得自己錯亂嗎?
居隔的規定原先為「十加七」,前十天居家隔離,後七天自主防疫;在居隔人數暴增後,外界建議應適度縮短。但指揮中心倏忽拍板降為「三加四」,專家認為「衝太快」,一般民眾也覺得很不安。重點在,感染Omicron症狀雖輕,但病毒潛伏期長於三天,就算要縮短,改為「四加三」或「五加二」都會比「三加四」妥當,可以避免錯放造成的災難性擴散。當天會議各方爭論甚多,地方首長反映,僅三天隔離,「連居隔書都來不及開」。最後,因「討論到無法思考」,指揮中心仍一意孤行,決定把後果丟給地方和民眾。
矛盾的是,四月疫情之所以大爆發,主要是指揮中心將原本「十四加七」的入境檢疫,自三月七日起縮短為「十加七」,境外移入的漏網之魚因而將病毒帶入社區。如今疫情失控,指揮中心覺得有必要縮短居隔天數,以免太多民眾被限制行動而導致社會常態運作失靈,方向是正確的。然而,僅僅三天的居隔,卻缺乏科學的合理性,因為短於病毒潛伏期;至於入境檢疫不同步調整,更是荒謬的雙標。
這點,檢視一下本土確診與境外移入的人數變化,即可一目了然。這波本土案例突破百例,發生在四月一日;當天本土案例一○四例,境外移入一三二例,本土案例僅境外移入的七八%。此後,本土案例一路飆升到五千多例,而境外移入案例卻維持在百例上下,低則七、八十,從未超過兩百。到昨天,本土案例已是境外案例的一百四十多倍。亦即,台灣目前的疫情大爆發,主要是隱匿在社區中的輕症或無症狀者所擴散,而非來自境外。
在這種情況下,指揮中心大砍居隔天數,卻對入境者居檢的限制不同步調整,根本是赤裸裸的雙標,毫不合理。政府若覺得不須再把Omicron當成大敵,就應該對本土和境外一視同仁;但依指揮中心的標準,兩者居隔天數整整相差十天,這樣的雙標不正說明集體決策的混亂?眼前的事實是:「三加四」的居隔太短,「十加七」的檢疫太長;就算蔡政府沒聽過「中庸之道」的哲學,至少要講究行政的合理性吧!
「三加四」的居隔規定搞得人心惶惶,專家、首長再怎麼表達不同意見,都沒有用。主要癥結在,指揮中心邀集專家首長討論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已經「拍板」。這正是台灣防疫「三頭馬車」的寫照:忽而蔡總統親身提點,忽而蘇貞昌幕後定調;如此一來,陳時中假裝在那裡召集專家首長溝通,腦袋裡還能聽進什麼專業或執行者的意見?尤其,台灣疫情的重災區是在北部,但指揮中心卻更重視輕災區高雄市長陳其邁的意見,這難道不怕執行的窒礙引發醫療救援困境?
兩年多來,台灣對入境檢疫的高度限制,民眾既要花大錢住防疫旅館,隔離期又長達廿多天,導致許多國人視返鄉為畏途,甚至因兩年未入境遭除籍,甚至影響到投票等正當公民權。如今政府降低居隔限制,卻仍用高樊籬阻擋滯外國民,到底邏輯何在?指揮中心的雙標,真不是普通的嚴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