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國營事業是蔡政府的搖頭丸或百憂解?

中國大陸去年以查到病蟲害為由,禁止台灣的蓮霧及釋迦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立刻揚言要狀告世貿組織(WTO)。未料數月過去,WTO方面毫無動靜;最近卻傳出政府發文各部會國營事業「認購」鳳梨釋迦,填補二億元的市場缺口,遭不滿的國營事業員工譏為「史上最誇張」的農產品採購案。農委會辯稱,這不是強迫,是懇求。
近數月來,公民營事業被不同政府部門強迫「樂捐」的新聞已不知凡幾,逐漸成了常態。上月傳出,高雄「壽山動物園」要改建,市府僅自備一成經費,中油、台電各被要求出資八千萬元,中鋼為六千萬元;其餘不足的二億多,則由市長陳其邁促請十多家民間企業共同認捐。此外,高雄市計畫興建的「小港運動中心」,台電和中油也被要求各出資一・三億元,以盡「回饋鄉里」之責,高雄市府仍是零出資。
公民營企業若是行有餘力,願盡其敦親睦鄰或回饋社會的責任,當然值得肯定。但若不是出於企業回饋社會的初衷,或企業在窘迫中還要被迫捐款表忠以購買「政治保險」,那就是醜陋的勒索。試想,行政部門公然發公文給公民營事業,要求購買農產品或贊助特定公共建設,以蔡政府現下的鴨霸作風,什麼企業膽敢拒絕?政府機關雖稱認捐「不是強迫,是懇求」,其實就是威逼,仗的就是那紙公文的官僚架式。
進一步看,有盈餘的企業自願捐獻也就罷了;但就連虧損累累的企業,政府仍要百般地壓榨,有什麼道理可言?最弔詭的是,中油、台電都已嚴重虧損,變成沒有油水的「瘦鵝」,但地方政府或各機關仍爭相拔其鵝毛,莫非要置它們於死地?
以中油為例,去年整體營運虧損達四三四億元,主要原因是國際天然氣價格大漲,但中油在政府政策要求下保持凍漲。如此一來,導致天然氣的銷售大賠七四九億元;儘管中油的油品銷售仍有獲利,卻被天然氣部門的虧損蝕盡。政府要求天然氣凍漲的原因非常簡單:蔡總統誇稱天然氣發電比例要達到五十%,在國際價格高漲下,燃氣越多、成本越高,發電價格也勢必跟著大漲。為此,在護藻礁公投前,絕不能讓老百姓發現這個真相,中油必須自行吸收漲幅,虧多少都在所不惜。
更離譜的,則是台電。依據政府的電價公式,台電每年固定兩度檢討發電成本,決定是否調整電價。然而,在蔡政府的政策干預下,早該調整的電價卻將近四年七次凍漲。表面上看,許多人會以為這是在「造福」民眾;實質上,卻是政府以低電價變相造福工業用電大戶。諷刺的是,去年上半年台電還有一八七億的盈餘,號稱是國營事業第一名;但到了下半年,由於入不敷出,台電全年以大虧六四○億元作收。
在民進黨眼中,國營事業是隻毛拔不光的肥鵝:過剩的農產由它認購,異想天開的建設找它埋單,不想曝光的真相由它掩蓋,錯誤的決策讓它代吞。即在威權年代,當時的政府也不曾對國營事業動過這麼多歪腦筋;而今,蔡政府的周邊部會或地方官府只要一紙公文,都能向國營事業發出捐款的指令,真不愧是「青出於藍」。
簡言之,國營事業既是蔡政府的搖頭丸,也是它的百憂解。一方面,它盡情從國營事業口袋掏錢來花,滿足黨政私欲,好不暢快;另一方面,它讓國營事業代扛錯誤的決策,讓責任不會落到自己身上。掏空國營事業和掏空國庫有何差別,民眾也許一時看不出來;但到了跳電和加稅時,大家就會明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