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當勞保破產、缺電、人口負成長紛來沓至

剛結束的二○二一年,經濟面傳出不少好消息。例如全年經濟成長超過六%,稅收有四千億元的超徵,及台商返鄉投資大增等。但若干壞消息也隱隱作痛,如全年通貨膨脹率雖仍在二%以下,但十一、十二兩月物價都已向三%逼近。至於政府誇稱我國人均GDP今年可達三・二萬美元,數字固好看,主要是得力於新台幣升值。國民平均年薪雖達六十五萬元,但所得中位數僅五十萬元出頭,顯示台灣的貧富天平更為傾斜了。
撇開這些充滿解讀機關的短期現象不談,一些困擾著台灣的長期問題,卻有嚴重化的趨勢。其中,最令人驚心的,莫過於人口負成長提前到來。根據內政部近日公布的統計,去年全年新生兒僅十五・三萬人,創史上新低。而去年死亡人數為十八・三萬,一加一減,台灣人口減少三萬人。國發會原本預估,台灣到二○二二年將進入人口負成長期,未料這竟提前兩年到來。二○二○年,台灣出現史上首度人口負成長,當年減少了八千人;而去年加上淨移出人口大增,人口一減就是十八萬人,可見下降速度驚人。
少子化不只是個別家庭撫養意願的問題而已,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關係到國家長期發展的平衡與動力。二○一八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已超過總人口的十四%,進入了「高齡社會」。而今,隨著出生率驟降,更將在二○二五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廿%,比預估提早來到。屆時,平均每三個工作年齡人口就要扶養一個老人,這不僅是個沉重的負擔,也會更抑低青壯族群工作和生育的意願。屆時,「愛台灣」的誓言將變成空洞的口號。
為了少子化問題,近年中央與地方政府均祭出了不少補貼及獎勵方案,甚至喊出「零到六歲國家跟你一起養」的口號;從結果看,政策顯然全都打了水漂。政府如果不能創造一個安居樂業的祥和氛圍,整天都在政治動員及對峙殺伐,青年人怎麼會想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兒育女?
改革的光說不練,更是讓青壯族群心灰意冷的主要癥結。以勞保的破產危機為例,是蔡總統上台前就討論得沸沸揚揚的事;但她執政後只對軍公教年金大刀濶斧地砍,對於二○二六即將破產的勞保卻袖手旁觀,裝作若無其事?尤其惡劣的是,政府每次被問到此事,總是由勞動部長出面支支吾吾推託,稱政府一年已撥補了幾百億給勞保基金,彷彿這樣即足以表示關切之意。事實上,勞保基金潛藏的債務超過十兆元,不從根本改革,一次撥補個兩三百億元,哪裡止得住勞保財務的失血崩潰。而且,問題拖得越久,危機就越深。蔡總統有整整八年任期,她想把這個問題留給誰解決?
閣揆蘇貞昌喜好自誇「超前部署」,但除了監督口罩產製這類簡單的事,他能不能在難度較高的勞保破產、人口負成長議題上,拿出一些本事?尤其,伴隨台商返鄉投資的增加,固提供了不少工作機會,但工業用電大增造成了台灣供電的不繼,缺電危機逐日逼近。與此同時,他們大量的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造成房價節節上升,除加深青壯族群自力購屋的難度,也讓他們對前景更感悲觀。這些問題環環相扣,禍福相倚,蔡政府豈能只一味宣揚亮麗的一面,卻置晦暗陰鬰的一面於不顧?
連續兩年的疫情盤旋,台灣還能拿出不錯的經濟成長,固然可喜。但深度檢視國家人口結構的老化、勞保制度的朝不保夕、得過且過的電力政策,只會越拖越棘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