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蔡政府的淨零政策仍是空白支票一張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正在英國舉行。許多國家紛紛提出「碳中和」─ ─也就是「淨零方案」,多數國家計畫在二○三○年完成第一階段減碳,二○五○年達到淨零。反觀台灣,仍陷在桃園「三接」危害藻礁可能遭公投否決,「四接」填海造陸將活埋七萬株珊瑚的爭議中。更嚴重的是,政府撒下大錢,再生能源近年只增加不到兩趴,碳排放量則降不下來,使台灣連年在「氣候變遷指標排行榜」吊車尾。
近幾年,升溫與極端氣候對地球的威脅愈來愈大,各國民間與環保團體對政府的要求也逐步加大。主要是,科學界預測氣候變遷將繼續惡化,當全球升溫達到一定程度即無法逆轉;也因此,《巴黎氣候協議》要求全球氣溫升幅不得超過工業革命前平均值的攝氏二度,並以控制在一・五度以內為最佳值。
即使美國與中國大陸近年在經貿、科技、軍事上激烈競爭,拜登仍急於與習近平就氣候變遷議題展開對話。原因就在,這兩大經濟體是排碳最大國,兩國若無法合作,全球要達到減碳目標便幾無可能。尤其,前總統川普在任內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議,拜登雖重新加入,但排碳落後的美國要如何追趕,仍是一大問題。
蔡政府在COP26召開前夕展開了連串宣傳,聲稱我國要在二○五○年達到淨零目標,並打算將此目標入法。事實上,蔡總統上任後,減碳始終不是她的優先項目,而一味推動廢核。川普退出巴黎協議時,我政府不曾提出譴責;直到拜登當選,她才說我國要提出最符合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但一年快過去,她口中的減碳治理路徑,仍不見蹤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近日說,我國「最快」今年底可提出淨零路徑;但民間和企業對此憂心忡忡,深怕蔡政府的淨零方案會跟總統的能源轉型方案一樣,只有目標宣示,卻畫不出到達的路徑。
歐美各國推動「淨零方案」,通常和能源政策放在一起考慮,因為能源和電力是全球主要碳排來源。但是,蔡英文的能源政策一味強調「非核」與「增綠」,而火力發電的目標比重卻高達八成;如此一來,便大大增加了我國減碳的難度。至今,非但「核退綠進」不如預期,以「燃氣」取代「燃煤」發電的計畫更可能因藻礁公投而遇挫。而今,蔡政府能源轉型最糟的結果正在浮現:今年兩度大停電,代表供電不穩;去年台灣連減碳二%都達不到,代表減碳無力。
歐洲機構去年底公布「二○二一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我國在六十一個國家中排名五十七名,是倒數第五,溫室氣體排放與再生能源發展均被評為「極糟糕」。惡劣的減碳成績單擺在眼前,蔡政府卻毫無反省或警覺,仍繼續用華麗的口號進行大內宣,自稱跟得上國際腳步。這豈止誇大虛浮,根本是在欺騙百姓。
環顧全球,多數國家設定要在二○三○年達成減碳五十%的目標。相形之下,我國減碳不論在企圖心或實踐作為上,都難稱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蔡政府若不再做出改變,未來我國將面臨國際間愈來愈多的「碳排懲罰」,不但國際形象蒙塵,產品外銷國際市場時也可能遇到碳排壁壘。
減碳是跨國、跨世代的迫切承諾,政府必須從能源政策到產業政策做出務實的安排;否則空有目標,願景並不會自動實現。蔡政府的能源政策看起來已經走歪,再拗下去,我們就要面對國際懲罰與內部的代價。蔡政府的淨零政策仍是張空白支票,這是台灣應對氣候變遷最危險的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