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拜登輕率拋棄的盟友:阿富汗啟示錄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在八月底完成阿富汗撤軍時,他一定沒想到,塔利班部隊在八月十五日即長驅直入喀布爾,輕鬆拿下阿富汗政權。拜登的難堪,不僅是美國大使館人員被迫倉皇撤離,包括他的撤軍計畫草率無章招致羞辱結局,從而使其「美國回來了」的全球領導角色受到質疑。這種「用完即棄」的態度,看在被捲入「價值聯盟」的台灣人民眼中,不會深感心寒嗎?
從幾個對比,足以看出美國的阿富汗撤軍計畫如何草率。第一,美國在阿富汗駐軍長達廿年,但神學士僅花九天即攻陷廿多個城市,迫使總統甘尼棄位逃亡。第二,美國扶植的阿富汗政府軍有卅五萬人,而塔利班武裝部隊不過七萬多人,後者卻如秋風掃落葉般直搗首都,一路不戰而勝。第三,拜登以為藉由撤軍,可在下月九一一恐攻事件廿周年時,為此事做個和平收尾;誰料他迎來的卻是倉皇撤退,也喚起人們對美軍在越戰時西貢淪陷的驚悚記憶。
「阿富汗撤軍」是川普時代即有的決定,拜登只是「川規拜隨」;他的理由是:不想把這場「海外最長戰爭」再交給下一任總統。這個想法本身並沒有錯,但他所有的安排都僅著重在「撤」,在談判中對於執行細節和步驟都缺乏規畫,對於美軍將領建議的不要預設撤軍期限也拒絕接受。也因此,拜登宣告的「八月底完成撤軍」,不啻是在鼓舞塔利班:「你們九月起即能為所欲為」。更沒想到,民選的甘尼政權會崩潰得那麼快,甚至撐不過拜登宣示的撤軍日期。
塔利班攻至喀布爾城下的最後政權談判,是由代理內政部長米薩卡瓦具名,向外界發布了政權將「和平轉移」的訊息。由此可見,甘尼政府重要官員棄守潰逃的速度有多麼驚人。甘尼宣稱,他之所以離開,是為了要避免「血流成河」。但他無法說明,為什麼他手下的政府軍在遭遇塔利班部隊時,幾乎都選擇直接投降,包括其他親政府的民兵也都放棄戰鬥。於是,大家眼睜睜看著塔利班宣布成立新的「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所有婦女再被迫穿上遮眼罩袍。
正當拜登總統企圖帶領美國重登國際領導地位之際,阿富汗淪於塔利班之手,對他的聲望當然是一大重擊,國際社會不會再相信他的承諾。就在上月,拜登還保證說,阿富汗政府「有能力」確保政府的延續;不旋踵,他的保證化成了灰燼。拜登的策士和情報部門曾預估,阿富汗政府應該可以撐上三到六個月;結果,他們連半個月都撐不過。阿富汗如此難看的墜落,美國廿年的介入化為泡影,投入超過兩兆美元的戰爭經費卻維持不住任何民主信念,這些帳最後都將算在拜登頭上。
廿年前的九一一恐攻事件,引發小布希總統出兵阿富汗。廿年過去,拜登以輕率的姿態拋棄阿富汗,以為可以為九一一事件畫下和平句點,沒想到卻引來另一場失敗,也使阿富汗重回原點。《紐約時報》毫不諱言,這應該讓台灣、烏克蘭等盟國警醒,不能一味指望美國的支持;此話,實一語道破要害。
美國在阿富汗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可謂不巨大,但當拜登決定以「美國利益」為優先考量時,所有過去的努力和承諾都一夕「可割可棄」。那麼,被美國當成「反中馬前卒」的台灣,我們握有多少「不被出賣」的自主權?再看,那些接受美國羽翼七年的「甘尼們」,在真正的考驗來臨時,選擇在第一時間逃之夭夭,還大言不慚地宣稱逃亡是為了和平。這種品德的官員,蔡政府沒有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