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每場災難都是台灣散漫文化的照妖鏡

太魯閣號撞車災難,經檢方和運安會連日調查,事件的真相逐步浮現。包商李義祥被查出不僅違規施工,還非法借牌;肇禍當時工程車仍然發動,他明知車輛失控卻從未報警,接受偵訊時則滿口謊言。同樣冷酷的事實是,台鐵放任前科累累的李義祥一再得標,監造的聯合大地對他違法出任工地主任視若無睹,政府對鐵道安全的改善漫不經心,一連串的錯誤肇致這場災難。
違規、散漫、欺瞞是所有災難的必備要素,在這場驚天事件中完全具備。在各界一片究責下,李義祥的「法律責任」已難逃脫;但若不追究台鐵偏私放水的「行政責任」,不追究政府主管部門疏於督導的「政治責任」,對得起失去的五十條人命嗎?每次劫難,罹難者家屬都會說「希望這是最後一位犧牲者」;但如此卑微的期待,不久就被下一場災難擊碎。普悠瑪出軌事故至今不過兩年多,這次太魯閣事件卻更慘烈數倍,蔡政府不覺得愧對國人嗎?
林佳龍身為交通部長,喜歡在各種宣導影片中露臉,善於提出華麗的交通建設計畫,卻從未認真關注民眾日常行的安全或交通預算的合理配置。癥結在,他把部長職位當成進階的跳板,只顧個人打燈曝光施惠,無心進行成效緩慢的交通結構及用路文化調整。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情況差可比擬,前年台鐵的總體檢報告完成後,他遲遲不核定;拖了八個月,交通部只好自行上網公告。蘇揆最近辯稱,報告中的一四四項改善建議,已完成一○九項。這麼會背數字並無意義,若政府真這麼努力,為何鐵路邊坡預警系統延宕兩年,一處也未完成?
輕忽、散漫的文化並不是一夕形成的,從某個角度看,它是台灣從「開發中」國家蛻變為已開發的過程中,始終沒有跟著進展的一部分。亦即,比較講究精準的部門,成就了台灣科技大國的地位;但維持鬆散的部門,則保留著「黑手」年代的諸多陋習。包括後來在失事現場的搶救工作,不少負責拖吊及搶救的人員都未戴安全帽,也未穿防護背心,讓人捏把冷汗。
這次太魯閣號撞車事件,被形容為「低級錯誤」,不是沒原因的。連日本媒體和運輸界也對台灣指指點點。一名日本大貨車司機直言,台灣大車駕駛習慣普遍不良,停車只拉手煞車,而不放輪擋以確保安全。一名記者稱,太魯閣號的日本原型是九州「海鷗號」特急列車,至今仍「零事故」。《產經新聞》則批評,台鐵事故頻繁,安全紀錄欠佳;這次事故雖是外包商導致,但台鐵身為業主難逃管理責任。
人命的損失,若能喚起國人安全意識的覺醒,倒也值得;但就怕朝野和民間只顧指責卸責,卻忘了檢討和行動。舉一個更清楚的例子:去年十二月一日,高雄鹽埕區兩名工人在汙水下水道清淤時,因吸入有毒氣體死亡。今年一月廿四日,高雄鼓山區某大樓清理下水道時,工人因吸入沼氣造成一死三中毒。一月廿九日,高雄市一名衛生工程行工人在清理三民市場化糞池時,吸入沼氣死亡。三月卅日,台電一名委外工人在三民區進行地下電纜工程時,因吸入沼氣不治。短短四個月,接連五人死於下水道沼氣,高雄市政府還在假裝事不關己嗎?而去年造成二死的包商,不久即改頭換面化身另一家企業,和李義祥如出一轍。
每一場災難,都是台灣散漫文化的照妖鏡。「李義祥們」能生生不息地繁殖,都得力於官僚主義的呵護,政府正是培養散漫精神的中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