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從三個面向初探拜登外交政策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全球都在關注其外交政策。白宮最近公布「中期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作為年底「國家安全戰略」發布前的暫行指導;同日,國務卿布林肯也首度發表外交政策演說。兩者加總起來,可看出其中三點意義。
首先,儘管拜登不肯承認,但承繼川普的部分超乎預期的多。這雖讓期待他大破大立的人感到失望,然而,國際結構已發生變化,現實上只能邊走邊調,不可能回到歐巴馬時期。例如,川普標舉印太戰略,拜登沿用同一措辭,並迅即舉行美、印、日、澳外長的「四方安全」對話會議,一掃四方安全對話將被廢置的傳言。
拜登的南海政策,與川普也幾無不同,且執行的力道超乎想像。拜登除派「羅斯福號」航艦打擊群例行性進入南海,以確保「航行自由」,並與「尼米茲號」航艦打擊群在南海會師進行聯合演習。拜登政府更稱,「羅素號」驅逐艦日前航行南海,是依照聯合國國際法海洋公約,旨在挑戰台灣、中國與越南對該地區的航行限制。
話說回來,拜登在做法上顯有不同,他拋棄川普「唯美獨尊」的單邊主義,改採多邊主義與盟國協調。「中期指南」中明示,美國將與其他國家共同制定新的全球規範和協議,促進利益並反映價值觀。這是美國外交的傳統做法,拜登說「美國回來了」(America is Back),意即在此。
其次,拜登的外交也更強調對內,包括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和國務卿布林肯都強調一般人的外交政策,是中產階級的外交政策,官員必須解釋外交政策為何對普通美國人很重要。拜登深知,川普至今還受到許多人支持,原因在他們對他的外交政策「有感」,歐巴馬政府的政策有時則使美國普通百姓失望。例如在自由貿易方面,民主黨顯未深入了解哪些人受到影響,以及要如何解決他們的痛苦。
因此,拜登在貿易與高科技方面將繼續對中國強硬,諸如是否重新加入CPTPP,則寧可延到國內準備好再說。但過分重視內部效應,也有後遺症。拜登政府一方面誇大中國在高科技與經濟上的成就,來刺激美國國內改革;另一方面則企圖利用恐中的共識,讓自己的人事或法案在國會過關。然而,誇大中國的能力與企圖,會把想像的敵人變成真正的敵人:其一,中國也會加強對美國的敵意;其二,共和黨將以中國為藉口攻擊拜登的政策軟弱。
第三,拜登希望把外交力量集中在亞太,尤其以中國為重點。布林肯描述了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八個優先事項,唯一單獨標舉的國家就是中國。據外電報導,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丁本月計畫訪問日、韓,將與兩國的外交和國防首長進行「二加二」會談。這是拜登政府高層首長首度出訪,特別選擇日韓,顯示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重視。
在兩岸方面,拜登的「中期指南」明確指出,美國將繼續支持台灣這個關鍵的經濟與安全夥伴。布林肯則稱,美中關係會在「該競爭時競爭、能合作時合作、必須敵對時敵對」。「中期指南」也說,和北京進行務實、以結果為導向的外交,並致力於減少誤解與誤判風險。美國也歡迎中國政府在氣候變遷、全球健康安全、軍備控制與核武不擴散等議題合作;意即,美中之間是「既競爭亦合作」關係。
拜登就任不到六周,未來還有很多變化的可能,值得後續觀察。但他的外交政策這三個特點:延續川普政策但改變做法、更重視國內效應、以中國為主要競爭對手但不排除合作,應該是不變的方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