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從中天被迫下架,到華視被迫上架

中天新聞被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關台後,第五十二台空頻兩個月,近日傳出將由華視遞補。這個異動,並不只是這邊一個出去、那邊一個進來的簡單替換而已;而是收視率高的中天被迫關閉,表現吊車尾的華視被迫遞補,系統業者中嘉則滿腹不情願地接受華視換頻。這齣曲折的大戲,每處劇情轉折都有政府干預的影子,目的在控制言論市場。
兩個月前,NCC主委陳耀祥宣布中天關台時,曾喊話希望這個頻道「給公廣集團一個機會」。現在,情節果然照他的劇本演出,公廣集團的華視冒出來了。稍早中嘉公司不知道是沒聽懂陳耀祥的暗示,或真以為有線電視是個自由市場,第一時間向NCC申請由「寰宇新聞」遞補;其他平台業者則申請以美國的CNN或法國新聞網填補。結果,NCC對這些申請案均未放行,中嘉的高層更兩度被NCC委員約談「喝咖啡」,然後就傳出中嘉撤回寰宇的申請案,改由華視上陣。果然,劇本是早就寫好的。
當初審查中天執照時,NCC作為裁判,就是戴著有色的眼鏡在審。現在審查替補頻道,陳耀祥更賣力扮演場邊指導員,預先指定獎盃要頒給哪一家。在這樣「預訂冠軍」的競賽中,球員的平日訓練和臨場表現,均非決定勝負的客觀標準,勝負變成由裁判指定。NCC掛著「國家」通訊委員會的堂皇頭銜,卻大搞私相授受的遊戲,不覺得愧對國民嗎?
若根據經營理性,中嘉選擇寰宇替補五十二台,原是最合理的選擇。原因是,寰宇承諾支付的每年上架費多達三億元,比起台視的一點二億元或其他競爭者,明顯高出甚多。相形之下,華視一年僅能支付一千八百萬元的上架費,陳耀祥等於強迫中嘉吞下兩億多的營收損失,這不僅是強人所難,更到了「以官逼民」的地步。
然而,NCC兩個月前既已踏出關中天、扼殺言論自由的錯誤第一步,接下來再怎麼被指責干預市場、指定冠軍,也都只算「小巫」之罪了。換言之,NCC要做的,只是假惺惺讓五十二台掛上一個「公廣集團」的旗幟,即可將此事鋪排成全都是為了公眾利益而發,而不是為了政黨之私,也擺脫「圖利綠友友」的指摘。
令人困惑的是,華視是一個無線電視頻道,具有傳播更廣的先天條件;如果它的新聞服務良好且受到歡迎,何必跑到有線電視的平台來卡位?前NCC委員即質疑,華視新聞過去五年平均收視率僅○點七七%,甚至不到台視新聞之半,在無線電視台中敬陪末座。現在在人力及資源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政府強要它移到五十二台的黃金頻道,它有何能力與其他頻道競爭?尤其就財務面看,華視一年營收才兩億多元,而有線電視新聞台營收至少要四億多才能生存。華視若移到五十二台,未來政府每年可能要多掏好幾億元補助華視,才能讓它維持營運。如此一來,假裝是在服務民眾,其實是在補貼華視?
因此,當NCC發言人翁柏宗宣稱,NCC將依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內容多元、與公共利益等四面向討論五十二台的替補者時,其實都是空話。NCC的作法,其實是在「抑制」及「干預」市場競爭,是用行政權力來抹殺消費者權益,是在壓縮新聞頻道的多元;政府未來若要掏更多錢補貼華視,當然更不符合公共利益。
從中天被迫下架,到華視被迫上架,是一齣政府黑手四伸的驚悚劇。因干預新聞言論自由在先,進而必須干預市場機制和企業經營。號稱獨立機構的NCC,還知道「獨立」為何物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