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賴海哲一語驚醒夢中人
台美關係升溫,加上以國際標準開放美豬美牛後,台美雙邊經貿協定(BTA)就一直是眾所期待的「對價」。即將卸任的美國總談判代表賴海哲在本周的告白,算是澆了台灣一盆冷水。不過這盆冷水澆熄的不是美豬美牛是否白白開放的爭議,而是台灣以為只憑美豬就能換來協定的不當期待。
過去四年除台灣不斷呼籲外,美國國會議員也至少兩次大規模聯名建議賴海哲啟動跟台灣洽簽協定的程序,然而賴所領導的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迄今不為所動。原因為何一直耐人尋味。
這次賴海哲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終於點破二個關鍵。第一是在其任內沒有足夠時間處理與台灣談判涉及的法律問題;第二是台美貿易關係還有很多問題與爭端,並特別指出台美之間持續增加的貿易逆差。
拜賴海哲所賜,我們看到了擋在台美BTA前的大山真面目。首先,所謂沒時間或有推托的成分,但也反映出以下二個問題。第一,在美國眼裡台灣並非是一個「容易談」的對象,需要很多時間,但USTR沒有這個「美國時間」。第二,有限的美國時間只能分配給在優先名單上的夥伴,而台灣並非USTR要優先洽簽BTA的對象。
這二個問題都不是好現象。不只川普,USTR過去在決定談判優先順序的考量因素中,基本包含政治經濟的重要性、代表性及談判效率考量。在川普任內,賴海哲完成了與韓國、墨加、日本及中國的經貿協定,也啟動了與英國及肯亞的BTA。台灣對美國固然重要,但很明顯還有更重要的對象排在我們之前。若政治經濟優先性排不上榜,還可以用「展現十足準備」、以滿足時間效率的方式予以補充。明顯的,台灣並沒有讓美國信服we are ready。相反的,一個美豬美牛都要花費十年才解決,其他同樣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從校園禁用基改食材、醫材審查到農產品關稅消除等等,這些問題都一樣不容易解決,可以理解美國所謂沒時間的原因。
再看貿易逆差問題。從美中貿易戰導致貿易移轉開始,加上供應鏈調整及台商回流,我國對美直接出口研判只會繼續成長,在不改變台美貿易結構的情況下,美國對我的逆差擴大也是自然的結果。
我國出口美國產品,多數屬於半導體、工具機等能增加美國價值的中間產品,將逆差評斷為貿易糾紛不盡公平。目前拜登政府的立場目前不明,然而貿易逆差很容易被視為製造業外流的表徵,而拜登政見又將製造業回流視為重建美國競爭力的核心經濟政策,因而我們不能期待拜登團隊會輕易放棄將貿易逆差當作待解決障礙的看法。
某種程度,台灣應該感謝賴海哲的坦承,讓我們更瞭解台灣推動BTA經年卻不可得的原因真相。從此觀之,美豬美牛其實只是起步,只是台灣諸多「家庭作業」的一項;政府以為只完成這一題就能換得協定,是不切實際的期待,但不走這一步,就等於連起點都沒踏出。幻覺破滅當然令人不悅,卻也是成熟、務實面對處境的開始。
朝野忙著政治責任攻防,但更重要的是尋求台美BTA推動策略的調整共識。近年來台灣的政經戰略意義已獲得美國國會的重視,未來如何維持熱度爭取拜登團隊的支持,是第一要務;其次,排入BTA優先名單有不少競爭對手(英國、歐盟已經在放話),因而需要台灣持續以國際規則、國際標準解決類似美豬美牛的爭議性問題來展現決心及解決能力,補強排名上的不利;第三,貿易逆差本身是市場供需的結果,就算政府加大對美採購能改變的還是有限,但不是沒有解方,例如協助引導台商對美投資,既可以投資代替貿易,又可呼應拜登政見,就是一個間接處理的方式。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