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突襲式調漲健保費 改革卻無力

蔡政府很會選時機給國人驚喜,耶誕節前夕才通過「萊豬進口」,衛福部長陳時中更在跨年長假前夕宣布明年「健保保費雙漲」:一般保費從4.69%調高至5.17%,補充保費則從1.91%漲至2.11%。加上國民年金保費費率調升0.5個百分點至9.5%,勞保費率也由現行的11%調高至11.5%,今年就有三保三漲!
蔡政府刻意選擇時機突襲的作法,國人應該覺得屢見不鮮,就像衛福部的食藥署也刻意在深夜公布萊劑在豬隻的殘留容許值,而且不用國際標準的ppb,突然改用ppm。因為民眾在休假期間對公共議題比較不會注意,更無法即時反應。此外,當初大家把焦點放在一般保費,沒有討論到補充保費,衛福部將補充保費夾帶過關,也是出乎意料的突襲。因此,國人最好先有理性預期,蔡政府今年一定會選擇某個周五或長假的前夕突然宣布「勞保年金」的改革方案或是日本核災食品進口。
其次,健保雙漲其實充滿了政治考量,算準了今年沒有選舉;調幅只有10%,就是想先撐過明年底的地方選舉再說。但根據健保的精算報告,2024年前健保保費勢須調高30%;換言之,國人應有心理準備,明年選舉過後的下一年,健保保費勢必再調高20%,費率也一定會超過法定上限6.1%。
就在衛福部長宣布調漲保費的當晚,蔡英文總統表示,這是「集結大家的力量,就能確保健保財務平衡,給防疫和醫護人員最大的支持」,聽起來是要安撫民眾,卻是利用邀功的話術做不當的連結。因為,健保雖然對於防疫確實著有貢獻,但那是25年前成功建立的制度,並非現任政府的功勞;且去年疫情肆虐期間,民眾知道保持社交距離,減少看病,但健保支出因總額預算制度並未因而減少,政府不應誤導民眾以為是疫情導致健保支出增加,從而作為調漲保費的理由。
至於所謂的「給醫護人員最大的支持」,好像調漲保費全部都跑到醫護人員的薪資待遇上,則是陷醫護人員於不義。因為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也說,門診醫療費用中,醫療人員勞務收入「診察費」占比逐年下降到低於18%,而「藥費」(27%)和「檢驗檢查」(13%)占比逐年上升已超過四成,顯然許多醫療資源被不用勞力與專業知識的機器及藥品賺走,這個生態正在惡性循環中,衛福部一直都沒有做有效的支付制度改革,讓醫護人員得到合理報酬和減少血汗、過勞之前,調漲保費豈不是更使情勢惡化,又來增加民眾的保費負擔?
陳時中部長在調漲保費的同時,所提出的三大改革方向,包括減少浪費(藉由雲端系統促進醫療資源分享,抑制不當耗用),負擔公平(檢討就醫部分負擔與檢討旅外國人權利義務)以及提升品質(整合公共衛生體系,涵蓋預防、醫療到生命末期的安寧照護),更顯得諷刺。每次調漲保費都說要減少浪費,就代表直到此次調漲保費時,衛福部在減少醫療浪費方面乏善可陳。台灣資通訊產業這麼先進發達,怎麼藉由雲端系統促進醫療資源分享還在光說不練的階段?自己都承認醫療資源仍在不當耗用,又怎好意思調整保費?
至於檢討就醫部分負擔方面,也是陳年老問題。既然知道「使用者付費」才是負擔公平,早就應以價制量來提高民眾的成本意識,則藥品、檢驗檢查或是其他重大支出,就應有「部分負擔」的設計,且要能讓民眾有感,才能減少浪費,為何遲遲不能把觀念化為實際行動?難道要到下次突襲調漲保費時,又再拿出來說。
總之,全民應盯緊衛福部,後年應該交出支出面的三大改革成績單。如果屆時還沒有具體成效,基於收支連動原則,政府以後年度還想調漲健保保費,應該門都沒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