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買筆電遭爆「使用逾300小時」 消費者怒退貨:這什麼鬼故事?

對感情謹慎!「3星座男」不輕易談戀愛 確定能給幸福才投入

大罷免藍綠拚了!盧秀燕今赴雙北反惡罷 綠營直搗本命區

54年前存摺能提款嗎?婆婆見戶頭仍有錢 去銀行提款結果震驚全網

大陸上海1名婆婆找到54年前存摺欲提款,最終結餘翻近倍。(央視網截圖)
大陸上海1名婆婆找到54年前存摺欲提款,最終結餘翻近倍。(央視網截圖)

連銀行都改名了,54年前的存摺還能提款?上海曾有1名婆婆在家中翻出1本54年前的存摺,發現戶頭有餘額4.18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6.8元),其後抱嘗試心態去提款。雖然銀行名稱都改了,但職員花了整整2天追蹤,最終同意婆婆可提款,結餘「連本帶利」共有7.55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0.4元),而銀行追查款項的佛心過程,更令婆婆夫婦十分感動。原來事件於2021年被大陸傳媒報導,近日再有華文媒體翻出,隨即在網上瘋傳,再惹來網友熱烈討論。

事件發生於2021年,上海1名婆婆在家中找到1本殘舊的銀行存摺,年份是1967年,並印有「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字樣,即「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前身。婆婆發現存摺尚有餘額4.18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6.8元),雖事隔54年,但她仍決定嘗試到銀行提款。

銀行得悉事件後特地派員處理,而根據銀行當時相關規定,當活期存摺餘額大於2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元)、低於1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0元),且2年內賬戶沒變動,該賬戶會列為「睡眠賬戶」。為盡快找出戶口內的資金流向,銀行安排了2位專員跟進,逆向搜尋1971年至2000年間的報失賬戶,是否包括婆婆手持的存摺戶頭有否報失。

銀行專員其後花了約2天,發現婆婆的賬戶未曾報失,銀行方面亦認定該賬戶資金仍存在,故以綠色通道為婆婆辦理相關手續,轉賬本金連同利息到婆婆賬戶。

銀行表示,根據當時活期利率2.16%,至目前的0.3%,進行近50年的分段計息,婆婆賬戶共獲3.37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3.6元)的利息,連同本金賬戶共有7.55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0.4元),跟54年前比較翻了近1倍。婆婆事後表示,雖金額不是多,惟銀行處理過程令她非常感動。

(綜合)

延伸閱讀:

大陸大媽大鬧匯豐銀行瘋傳!怒吼被歧視:我就說普通話 後續傻眼

驚!6孩母推「叔叔屍體」到銀行貸款催提筆簽名 被捕揭悲傷內情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延伸閱讀

天天喝1杯?研究揭年輕人腸癌激增元凶 這飲食習慣成「隱形殺手」

不是問幾A幾B!新竹升學太競爭「會考成績竟這樣問」 家長苦:5A才能存活

72歲玩攝影爆紅…日本最強「自拍阿嬤」西本喜美子不敵病魔 97歲離世

又是外國人!櫻花妹搭新幹線慘被佔位 內行曝「神奇咒語」:馬上有位

相關新聞

3分鐘搞定一餐?陸上班族瘋吃「人用飼料」 網嘆:有夠悲哀

近日,中國市場一款名叫「若飯」爆紅,主打3分鐘就能解決一餐,而且一餐只需花人民幣10元(約新台幣40元)就搞定,這個產品意外在抖音爆紅,引發「人用飼料」的討論,許多網友悲哀表示,「打工仔忙到已經不能好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頂端「冒煙」網友笑稱變「加濕器」 真相曝光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頂部近日被指「冒蒸汽」、「冒煙」,相關畫面在社交平台上廣泛流傳,甚至有人戲稱「開瓶器」變成了「加濕器」,網友好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此,內媒報道指出,建築頂部冒出的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後凝結形成的小液滴,其本質與自然中的雲、霧一致。

女子雲南旅遊客房內被毒蛇咬傷 兩年過去仍頭暈眼花考慮起訴酒店

來自遼寧鞍山的35歲郭女士(化姓)2023年2月在雲南普洱旅遊期間,入住位於森林公園景區內的「小熊貓莊園」酒店,卻在客房內被毒蛇咬傷,連夜送往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七醫院(以下簡稱「927醫院」)搶救,住院治療41天。

我就怕被罵?12歲誤吞牙刷不敢說卡腸內52年 陸男:我以為可消化

許多人小時候曾有過吞食異物的經驗,若不及時解決,恐對身體造成危害。中國大陸一名64歲男子日前因胸口不適就醫,沒想到檢查後發現他的腸道內卡著一支牙刷,男子這才坦承12歲那年誤吞牙刷後,因怕被家人罵...

湯匙藏肚半年!陸男誤食異物求診才發現 傻眼曝遊泰經歷:原來不是夢

上海市29歲男子小言(化名),近日因在外賣中吃到塑膠異物,遂前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檢查,竟意外發現腹中有一隻長15公分的湯匙。原來,小言半年前在泰國旅行時醉酒,曾用飯店房內的匙羹催吐,意外吞下後

洗澡沒關門釀禍!陸大學生遊日弄濕地毯要賠6萬 喊「窮遊」想賴帳

旅遊時記得小心別損壞住宿設備!中國1名大學生日前到日本旅遊,於飯店房內虛掩浴室門洗澡,導致積水滲出浸濕房間地毯。飯店檢查情況後發現只剩3塊地毯可留用,其餘15塊均需更換,故就更換地毯費用及維修期間的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