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而美法案有多歹毒? 克魯曼:劫貧濟富只為向川普獻媚

睡一覺就投胎?小米駕駛熟睡智駕開車全被拍 陸網怒罵:移動棺材

網上流傳一段司機在駕駛小米汽車途中酣睡,再次將智能駕駛功能(智駕功能)推到風口浪尖。照片人物非新聞當事者。示意圖/ingimage
網上流傳一段司機在駕駛小米汽車途中酣睡,再次將智能駕駛功能(智駕功能)推到風口浪尖。照片人物非新聞當事者。示意圖/ingimage

小米SU7電動車3月29日在安徽高速公路發生起火意外,3名女大學生死亡。在調查結果尚未明晰之際,4月2日,網上流傳一段司機在駕駛小米汽車途中酣睡,再次將智能駕駛功能(智駕功能)推到風口浪尖。

影片顯示,一輛小米汽車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駛中,車主雙手離開方向盤,躺在司機位上呼呼大睡。坐在另一輛汽車的拍片者,多次提醒同行的司機「減速」,注意避讓該小米汽車。

《界面新聞》報導,小米汽車客服工作人員表示,使用智駕功能時手必須要握住方向盤,若雙手離開,系統通常會有4次預警,且聲音逐漸加大,提醒司機立即接管方向盤。若車主長時間未理會,車輛會緩慢降速直至停車。

客服強調,部分車型的方向盤上內置有攝影機,以檢測司機狀態,也有相應的觸摸鍵感知雙手是否完全離開方向盤。惟對於前述影片的具體情況,其表示需等官方回應。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表示,目前市面上多數的智能駕駛處於L2級別,屬於輔助駕駛範疇,但不少車企在宣傳過程中存在誇大之嫌,把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宣傳成 「L2+」、「L2.5」 甚至是「L2.999」,不符合國家標準,有誤導消費者之嫌。在車企的大力宣傳下,部分車主過度依賴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為交通安全埋下隱患。

談及如何解決依賴問題時,汽車專家房力耕建議,管理體系需要和技術一起升級,從駕駛員培訓再到交警執法過程,都應該對不正確使用駕駛輔助的行為加以約束和管理。他認為,開車睡覺這類行為應如同開車用手機、抽煙一樣,被列入違法駕車的違章或違法條例中。

新聞一出,不少大陸網友紛紛表示,「這種智障的人,是怎麽掙到買車錢的?」、「車主睡一覺就投胎了,多好,但別害到無辜的路人」、「這種是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判刑了?」、「睡著了不是應該自動靠邊和退出智駕嗎」、「移動的棺材」、「攝影機那麽多,上次接個電話被扣3分罰300,這種睡覺的難道攝影機拍不到嗎?拍到就直接吊銷駕照坐牢」。

延伸閱讀:

SU7自撞爆燃3死 雷軍:小米配合調查不迴避 用行動回答大家問題

小米SU7自撞爆燃3女大生亡 死者父:女兒和同學活活燒死遺體碳化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車主 小米汽車

相關新聞

《上海迷宮》:中國大饑荒時期的「上海孤兒」悲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1959年開始的三年大飢荒及其後一段時期,大量棄嬰被拋擲在常州、無錫、蘇州和上海一帶各大城市、之後因棄嬰數量過於龐大、加上糧食供應日漸短少,大城市福利機構無力負擔,這些棄嬰又由中國政府出手,將其轉移至內蒙古和華北地區安置。這些棄嬰,就被稱為「上海孤兒」。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1年兩會期間曾提到「三千孤兒入內蒙」。

他愛打麻將替兒子取名「東風」!戶政人員打錯1字…媽媽反而更開心:不改了

不少父母會為改孩子名字而費盡心思。大陸有父親因愛打麻將,待兒子出生後,竟為他改了一個相當獨特的名字,取名叫「東風」,十分切合父親的喜好。可是…

帶情趣用品出遊盼重燃愛火!人妻過安檢被檢查超社死 尪1句霸氣化解尷尬

過安檢社死現場!有人妻於網上發文分享外遊過安檢的尷尬事件,她早前將1盒情趣用品放進手提行李,過安檢時X光機突然發出聲響,安檢人員要求打開行李檢查…

女子雲南旅遊客房內被毒蛇咬傷 兩年過去仍頭暈眼花考慮起訴酒店

來自遼寧鞍山的35歲郭女士(化姓)2023年2月在雲南普洱旅遊期間,入住位於森林公園景區內的「小熊貓莊園」酒店,卻在客房內被毒蛇咬傷,連夜送往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七醫院(以下簡稱「927醫院」)搶救,住院治療41天。

27歲女三亞旅遊遭毒蛇咬傷翌日不治 家屬質疑醫院搶救措施不當

綜合大陸媒體報道,6月1日,一名女子在三亞旅遊時遭疑似毒蛇咬傷,送院後不治。家屬質疑醫院處置不當釀悲劇,目前三亞市衛健局正在調查中。

河南女精神病發持械當街打砸多架車輛 被頂在擋風玻璃上前行

周二(3日)上午,一段關於河南一名女子在車輛引擎蓋上持械打砸擋風玻璃的影片引發廣泛關注。畫面中女子隨機擊打車輛,造成多架車損毀。事主當場被控制,警方介入調查。官方最新通報指出,女子是精神病發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