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連機組員都敢偷!空服員揭竊賊手法:登機前後都有潛在危機

MLB/「爸」氣來了!大谷翔平狂掃3長打 道奇2位赫南德茲開砲致勝

星期人物/教宗辭世交接期 攬權的法雷爾樞機接班有望?

越減越肥!陸男戒飲料「日行一萬步」卻變胖1公斤 專家解答了

大陸一名男子為了減肥,決定每天步行一萬步,但不僅未能減輕體重,反而增加了1.5公斤。示意圖/ingimage
大陸一名男子為了減肥,決定每天步行一萬步,但不僅未能減輕體重,反而增加了1.5公斤。示意圖/ingimage

近期,中國大陸湖北武漢一名男子為了減肥,決定每天步行一萬步,但不僅未能減輕體重,反而增加了3斤(1.5公斤)。專家提醒,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新陳代謝率和日常活動量各不相同,因此每天步行一萬步的減肥效果也會有所差異。有效的減重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飲食控制、運動強度與時間、身體代謝率等。

37歲的李先生(化姓)工作繁忙、應酬頻繁,長期的飲食不規律使他在半年內增加了20斤(10公斤)體重。為了健康,李先生決定減肥,最終被「日行一萬步」的概念吸引,設定了每天步行一萬步的目標,希望以此來減少體重。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他每天堅持走一萬步,晚餐只吃小碗青菜麵,還戒掉了喜愛的奶茶。然而,他經常感到餐後困倦和情緒不佳,最令人困惑的是體重卻增加了3斤。無奈之下,他前往武漢市東湖醫院就診。

接診的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管雅文對李先生進行了全面評估,並找到了體重不降反升的原因。管醫生解釋,步行作為低強度有氧運動確實有助於消耗熱量,但減肥的關鍵在於製造熱量赤字,即攝入的熱量必須低於消耗的熱量。如果日常飲食未加以控制,僅靠步行一萬步難以達成減重目標。

李先生屬於腹部肥胖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這使得他的脂肪代謝較慢,熱量難以消耗。他每天步行所消耗的熱量只有200-300大卡,相當於一碗米飯,而運動後的饑餓感又使他增加了熱量攝入。此外,他的肌肉量增加了2公斤,由於肌肉密度高於脂肪,導致體重反而上升。

管雅文強調,減重不僅僅是看體重,還要關注脂肪減少和肌肉增加的綜合效果。透過增肌減脂,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更容易維持體重並減少反彈。針對李先生的情況,醫生為他制定了科學的減重計劃:一是精準評估。通過人體成分分析和胰島功能評估,設定每日1500大卡的熱量缺口目標。二是運動升級。將單純步行改為快走加抗阻訓練,每周進行3次間歇性快走和2次力量訓練(如啞鈴、深蹲)。三是飲食優化。用燕麥和糙米替代精製主食,每餐攝入25克優質蛋白(如雞蛋、魚肉),並餐前先吃非澱粉類蔬菜(如西藍花、菠菜),以延緩血糖上升。四是行為干預。記錄飲食日記,確保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

管雅文提醒,減重的三個關鍵原則。一是不要僅僅關注體重,而是應定期測量體脂率和腰圍;二是運動要有針對性,低強度運動不等於有效減脂,應加入力量訓練和間歇性運動;三是如遇減重停滯或伴隨其他症狀,應及時諮詢醫生,排查甲狀腺或多囊卵巢綜合症等潛在問題。

延伸閱讀:

減肥|吃垃圾食物10周減12kg降膽固醇?1關鍵引發3問題增腸癌風險

減肥貼士|少食多餐易大肚腩?醫解6瘦身迷思 節食後易復胖有原因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減肥 減重 運動

相關新聞

山東人販入室搶嬰...揭18年前細節 爺為奪回孫遭踩出眼珠

18年前,山東泰安一名八個月大嬰兒姜甲儒,被四名人販子入室搶走,法院近日一審開庭揭露細節,四人販搶嬰時,毆打嬰兒爺奶,爺...

只識200字逆襲成億萬富豪 山東「土豆大王」梁希森去世

「希森薯業」微信公眾號1日發布訃告,山東希森集團董事長、樂陵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董事長梁希森因病醫治無效,於4月1日0時1...

他愛打麻將替兒子取名「東風」!戶政人員打錯1字…媽媽反而更開心:不改了

不少父母會為改孩子名字而費盡心思。大陸有父親因愛打麻將,待兒子出生後,竟為他改了一個相當獨特的名字,取名叫「東風」,十分切合父親的喜好。可是…

女大學生遭質疑美得不自然像AI 校友:她聾啞人士對同學都很好

近日,在西安美術學院運動會開幕式上,女大學生宸玥舉牌的一幕走紅,不少網友認為她「美得不真實、不自然」,甚至有人稱她長得像AI。對於網絡的議論,有校友表示不滿,並透露宸玥是聾啞人士,對同學們都很好。

重慶長江邊驚現多人「放生」礦泉水 網群直呼:為什麼不放生人民幣?

大陸近年來屢有奇葩放生事件,周日(4月13日),重慶驚現多人向長江中放生礦泉水,引發廣泛關注。當局對此回應稱,目前尚未找到當事人,今後將制止這一不文明行為。

貴州深山發現4.8億年前「地下水晶宮」 全球罕見洞穴沉積物基因庫

貴州遵義一條為農業灌溉開鑿的引水涵洞,意外揭開了掩埋4.8億年的「地下水晶宮」。專家介紹,「地下水晶宮」內的景象在全球都屬於罕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