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發紅包習慣大不同!移台港人發紅包壓力減 100封紅包剩十幾封

因應台港發紅包的習慣大不同,港人謝小姐說,移民來台灣之後,發紅包的數目及金額都減少了,在現在收入不高的情況,確實可以減少壓力。圖為台北一店舖售賣的紅包袋。中央社
因應台港發紅包的習慣大不同,港人謝小姐說,移民來台灣之後,發紅包的數目及金額都減少了,在現在收入不高的情況,確實可以減少壓力。圖為台北一店舖售賣的紅包袋。中央社

農曆新年又是發紅包的日子,有移台港人說,台港發紅包的習慣不同,在港已婚人士一般會向未婚後輩、公司同仁及小孩等發紅包,但在台灣發紅包的對象少很多,現在收入不高,確實可以減少壓力。

兩年前移民台灣的港人謝小姐向中央社表示,她來台後才發現,原來在台灣,紅包主要是由子女給父母,作為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並習慣在年夜飯之後給父母;又或會發給自己及親友的小孩,年初一或初二便發完。

但在香港發紅包的對象就廣泛得多。粵語稱為「利是」的紅包,一般由已婚人士派發,發紅包時會說「利利是是」、「恭喜發財」等恭賀說話,對象包括未婚的後輩、公司同仁、自己及親友的小孩等。有些人會向保全及餐廳的服務員發紅包,不論他們是否已婚;有些長輩也會向已婚後輩發紅包。

謝小姐直言,「其實我喜歡發紅包,見到收的人開心,尤其是小朋友,自己都會開心。在香港收入高,有能力,施比受更有福;在台灣收入有限,生活開支大,所以少發紅包確實沒有這麼大壓力。」

她說,以前在香港會發幾十封至100封紅包不等,總計大約港幣5000元(約新台幣2萬元),關係比較密切的親人,每封紅包會有港幣100、200或500元,其他人就是港幣20元。在台灣發紅包的數目減至十幾封,大約新台幣3000元。

另一名移台港人黃小姐表示,來台灣之後發紅包的數量少了,丈夫也不用在公司向同事發紅包,節省不少,也減少一些繁文縟節。不過,她遇到港人朋友,仍然會按香港的習慣發紅包。

黃小姐說,以前在香港有一些經濟狀況不好的朋友,會為農曆新年而煩惱,因為要發紅包及拜年,開支不少。他們也只好將發紅包的數目減到最低,如請公司同仁吃糖果代替發紅包。

春節 紅包 香港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威脅哥倫比亞後 北京:願接受美遣返非法中國移民

香港「國泰新春國際匯演之夜」大年初一晚間登場 55組表演團體及花車 旅客沿遊行路線免費觀賞

包紅包有眉角!忌諱數字、收發禮儀 「12大禁忌」誤踩恐破財

關懷3車站無家者 基隆天行者慈善協會發送575個祝福紅包

相關新聞

陸男花近200萬買中藥治癌 吃了5個月後「半張臉沒了」

河南一名男子口腔長瘤,因聽信西安朋友張某可用中醫根治癌症,前後花了43.5萬(人民幣,下同,約196萬元新台幣)買藥,甚至還把自...

內褲男公路跳上行駛車輛 猛踢擋風玻璃 女司機嚇到狂叫|有片

廣西南寧一名僅穿着內褲的男子,在公路跳上行駛的車輛打砸,場面十分恐怖。當地警方表示,這是偶發事件,被打砸車輛須定損,若達到一定金額,則構成刑事案件。

21周胎兒小腳「掉出來」!媽媽硬撐1個月 奇蹟早產兒出生僅750克

每個新生兒的誕生都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中國大陸一名孕婦懷胎21周時發現寶寶的腳伸出子宮,努力多撐了1個月才生下這名「超早產兒」,幸好經過醫護團隊照料,寶寶順利長大、健康出院。

中國足球迷用「全斗煥照片」挑釁南韓,支持的自家球隊慘了!

「中國足球迷拿全斗煥挑釁南韓,害得自家球隊怕出事而退賽?」中超球隊「山東泰山」原定2月19日出戰亞冠聯賽,對陣南韓球隊蔚山HD,卻突然宣布退賽,原因是「球員健康問題」。但突然異常的退賽理由,中國輿論認為真正的原因是:山東泰山前場對戰南韓光州FC的亞冠比賽,場內有中國球迷高舉犯下光州血腥屠殺的南韓獨裁者全斗煥照片挑釁,惹怒南韓球迷,傳出南韓球迷準備在19日的比賽高舉六四等中國敏感政治議題的標語照片回敬;此外,亞足聯也可能就球迷挑釁事件,懲罰山東泰山,自行退賽成了權衡之下的選擇。

中國的未來:中國畸形的「民主文化」,如何鞏固了一黨專政?

我希望在本章向讀者說明,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導政治文化是反民主的;它混雜了傳統儒家價值觀、醞釀於七十多年來一黨專政,以及宣傳機器所宣揚的列寧主義要素。本章將同時展示,儘管這種文化在變化,但在這種文化之下,任何民主化的嘗試都將只是虛幻。

糧價不穩,盛世不保:明帝國「價崩」前夕的萬曆年間

一五七二年,八歲登基的明神宗萬曆皇帝還是個活蹦亂跳的小孩子;等到一六二○年,晚年疏離淒苦的萬曆以五十七歲之齡過世。萬曆從小統治大明到老,在寶座上坐了將近半世紀。「萬曆皇帝」絕非鐵板一塊,而「萬曆年間」也不是個靜止不動的年代。萬曆年間發生許多事,因此人們對這段時期的反應都不相同,當年如此,至今猶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