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翻了?大陸攝影師僅花逾15萬 竟在日本北海道「撿漏」買下大房子

祝先生和朋友改造後的房屋。(取材自九派新聞)
祝先生和朋友改造後的房屋。(取材自九派新聞)

一名中國攝影師近日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在日本北海道小樽購房心得,170平方米一戶建有兩廳兩廚兩衛四臥和倉庫、地窖等儲物間,走路二、三分鐘就到超市,價格只要3.5萬元(人民幣,約為新台幣15.74萬元),羨煞許多買不起房子的中國網友。

祝先生幫朋友挑選的一戶建改造前的樣子。(取材自九派新聞)
祝先生幫朋友挑選的一戶建改造前的樣子。(取材自九派新聞)

九派新聞報導,該攝影師發帖介紹,自己所購置的房屋為1966年建成,在上世紀90年代翻新過一次。房子占地面積為17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70平方米,一共有四個臥室,兩個客廳,兩個廚房,兩個廁所,一個倉庫,一個地窖和一些儲物間。家中電器齊全,可以拎包入住。手續費和維修費加起來,購置該房屋一共花費了6萬多人民幣(人民幣,約為新台幣27萬元)。

圖為北海道小樽運河邊的倉庫在秋天時楓葉漸紅。(記者/余承翰攝影)
圖為北海道小樽運河邊的倉庫在秋天時楓葉漸紅。(記者/余承翰攝影)

該帖子在社交平台上引發熱議,有網友評價北海道為「日本鶴崗」。不過,這位攝影師的朋友祝先生表示,購置此房屋為撿漏,因屋主著急出售,小樽一套一戶建正常房價為20多萬元人民幣(約為新台幣90多萬元)。

祝先生說,發帖的攝影師所購置的房屋位置比較偏,「出行需要開車,但日本這邊的超市比較多,生活相對便利。」

套房子是木質的,因為每年要交固定資產稅等一些稅費,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房子交的稅也比較多。這套房子的年代比較久了,但屋主保護得非常好,裡面的陳設也很齊全,改造沒花什麽錢。北海道從11月開始供暖,一直到來年的4月份,這個房子每月取暖費大概要1000元人民幣(約為新台幣4500元)。

日本北海道小樽市。(新華社)
日本北海道小樽市。(新華社)

日本房價在東京奧運後一直往上升,但鄉下的房子基本上還是逐年往下走的,畢竟人口在逐漸減少。祝先生說,有「網友說北海道是『日本鶴崗』,其實不是這樣。日本基本上不會有年輕人在大城市生活不下去往鄉下跑的現象。」

在北海道生活的中國人逐年增多,中國人在日本買房限制不多,只要有日本的簽證就行,也不限制數量,只是,如何拿到長期簽證以便在此常住,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比較難的。

日本 房屋 房子 套房 北海道 中國人

延伸閱讀

甜不辣源自日語「天婦羅」 蔡正元曝:真正來源地非日本

2025日本滑雪一日遊! 適合小資的3組超划算日本滑雪一日遊套票,體驗免裝備滑雪新玩法

一定要去看一次的日本冬天絕景TOP10! 北海道鄂霍次克海流冰奪冠

北海道高速公路多起車禍 隧道內7至8處事故…約20車遭波及、多人受傷

相關新聞

山東人販入室搶嬰...揭18年前細節 爺為奪回孫遭踩出眼珠

18年前,山東泰安一名八個月大嬰兒姜甲儒,被四名人販子入室搶走,法院近日一審開庭揭露細節,四人販搶嬰時,毆打嬰兒爺奶,爺...

只識200字逆襲成億萬富豪 山東「土豆大王」梁希森去世

「希森薯業」微信公眾號1日發布訃告,山東希森集團董事長、樂陵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董事長梁希森因病醫治無效,於4月1日0時1...

陸男花近200萬買中藥治癌 吃了5個月後「半張臉沒了」

河南一名男子口腔長瘤,因聽信西安朋友張某可用中醫根治癌症,前後花了43.5萬(人民幣,下同,約196萬元新台幣)買藥,甚至還把自...

搶換新鈔!銀行「仙氣女行員」瘋傳 神舉動震撼網友:戀愛了

香港3間發鈔銀行滙豐、中銀及渣打銀行即日起至1月28日提供新鈔及迎新鈔兌換服務,其中滙豐銀行旺角彌敦道分行1名女職員...

《上海迷宮》:中國大饑荒時期的「上海孤兒」悲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1959年開始的三年大飢荒及其後一段時期,大量棄嬰被拋擲在常州、無錫、蘇州和上海一帶各大城市、之後因棄嬰數量過於龐大、加上糧食供應日漸短少,大城市福利機構無力負擔,這些棄嬰又由中國政府出手,將其轉移至內蒙古和華北地區安置。這些棄嬰,就被稱為「上海孤兒」。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1年兩會期間曾提到「三千孤兒入內蒙」。

他愛打麻將替兒子取名「東風」!戶政人員打錯1字…媽媽反而更開心:不改了

不少父母會為改孩子名字而費盡心思。大陸有父親因愛打麻將,待兒子出生後,竟為他改了一個相當獨特的名字,取名叫「東風」,十分切合父親的喜好。可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