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美貿易談判增籌碼? 路透:中油擬收購美頁岩氣資產

MLB/大谷翔平先發主投3局無失分 道奇2:1險勝終止7連敗

「假裝上班」公司成失業避難所 1天收費49.9元 大學生也來了

中國經濟承壓,青年失業率仍處高位,不少城市出現了專門的「假裝上班」公司。圖為安徽省合肥市人力資源市場18日舉行招聘會。(中新社)
中國經濟承壓,青年失業率仍處高位,不少城市出現了專門的「假裝上班」公司。圖為安徽省合肥市人力資源市場18日舉行招聘會。(中新社)

中國經濟承壓,失業大軍除了圖書館外,多了「避難」新選擇,在北京、重慶、深圳、哈爾濱等不少城市,出現了專門的「假裝上班」公司,讓消費者花錢租下工位(辦公桌)上班。其中一家在北京亦莊的「假裝上班」公司,內部有會議室、休息室、零食區、接待室、直播間,每人每天收費49.9元(人民幣,下同,約7美元)。專家分析,這類公司提供求職者滿足「體面」的需求,有一定的市場潛力。

中央社引述工人日報報導,一家位於深圳龍華清湖高級辦公樓的「假裝上班」公司,創辦人劉冠杰曾是一名自由職業者,長期輾轉於深圳各大圖書館、咖啡館,因此發現了這一需求。開業以來,公司近20個工位基本每天都滿員。

一名待業者說,在家時,家人再寬容,自己也會不自覺產生愧疚感,但在「假裝上班」公司沒有這樣的精神壓力,每個人都能安靜做自己的事,也能透過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得到一些啟發。經過此番經歷,他就要入職一家金融公司了。

劉冠杰說,來「假裝上班」的人當中,有的是尚未進入職場的大學生,他們想了解上班是什麼感覺,以便做好心理準備;還有的是求職群體,在這裡結識朋友、交流學習,緩解壓力的同時培養自信。也有一些人實際上有工作,只是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但需要環境塑造儀式感。此外,還有從事副業的人群,需要低成本辦公空間處理業務。

不過,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假裝上班」只是噱頭,像是在玩「劇本殺」,難以解決職場空窗期的實際問題。一名對家人隱瞞辭職的女性說,「不上班時會盡量壓縮開支,一天花費幾十元『假裝上班』不便宜」。她總是按時到附近的一家圖書館看書。目前這類公司按天收費30元到100元不等,包月更便宜。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友浪認為,「假裝上班」的概念觸及社會關注的就業環境、職場壓力、身分認同等熱門話題,容易形成擴散效應。一些中小企業將閒置辦公資源靈活出租,本質上屬於辦公共享經濟的衍生模式。

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崔麗麗表示,提供辦公空間只是「假裝上班」公司最基本、最簡單的服務,公司一方面要滿足求職人群在職業過渡階段對「體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應該要讓聚集的同類人群在心理上得到相互支持,並且通過創業分享、技能交流等,為職業瓶頸期人群提供更多脫離當前生活狀態的機會。

職業 職場 求職 壓力 共享經濟

延伸閱讀

來台留學卻成詐團車手助洗錢 9越南籍大學生最重判5年半

鼓勵大學生暑假進修 環境部綠領人才課提供平日班

避難所罕見!災民最想吃的食物簡單卻難運送 日學童找到解法

盧秀燕用10秒掌聲換來一座圖書館 董座賣2廠房捐1.2億圓夢

相關新聞

南華早報:歐盟批中管制稀土「臭魚要我付錢」 中媒斥離譜

中國近來對具有軍民兩用屬性的部分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來歐洲高度關切。據香港南華早報27日披露,歐盟高級官員們最近...

深陷安全性爭議 陸行動電源大廠羅馬仕宣布停產

因存在產品安全疑慮,大陸暢銷「充電寶」(行動電源)品牌羅馬仕(ROMOSS)6日凌晨公告停工停產。大陸多所大學早前呼籲師...

中歐電動車談判缺臨門一腳 關鍵在歐盟能否展現相應的「政治意願」

隨白蘭地反傾銷稅問題取得進展,中歐電動汽車關稅談判能否在中歐峰會前取得突破備受關注。對此,大陸官媒發文透露,電動汽車關稅...

港股IPO火熱 募資強強滾 穩居全球資本市場榜首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首次公開募股(IPO)及第二上市火熱。據統計,港交所今年上半年完成43宗新股(IPO及第二上市)項目,...

陸製造業景氣小升 警報未解 當心「搶出口」和「以舊換新」透支效應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0)日公布,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7,比5月上升0.2,但已連續三個月低於5...

大陸手機晶片一哥將上市 紫光展銳全球市占14% 排行第四 已完成輔導備案 擬在上海科創板IPO

新紫光集團旗下IC設計公司「紫光展銳」,繼日前已完成股份制改革工商變更後,已在上海證監局辦理IPO輔導備案,擬在上海科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