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颱風天直擊「飼主遛北極熊」!路人嚇傻準備報警 轉身見真面目下巴掉了

台幣猛升值迎史上最甜日幣?他以日本泡沫經濟為例:可能不是好事

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不支持廢死 認判死刑相當困難

京東方攻面板級封裝邁步 進軍半導體玻璃基板業務

晶片示意圖。(美聯社)
晶片示意圖。(美聯社)

大陸面板(LCD)龍頭京東方正推進半導體玻璃基板業務。根據近日公開的招標資訊,京東方最近向自動光學檢測(AOI)、無電解銅鍍等半導體玻璃基板所需設備發出採購訂單,加速布局面板級先進封裝業務。

南韓科技媒體「ETNEWS」報導,一位業內人士指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京東方就有計劃進軍半導體玻璃基板業務,現在看來,已經正式進入設備供應商選擇的階段。」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實際上,在去年9月召開的2024京東方全球創新夥伴大會上,該公司正式發布並展出面向半導體封裝的玻璃載板產品,成為大陸第一家從顯示面板轉向先進封裝的業者。

根據京東方公布的2024到2032年技術路線圖,公司制定了清晰的玻璃基板技術演進路徑:2027年實現深寬比20:1,細微間距8/8μm,封裝尺寸110x110mm的量產能力;2029年進一步提升至5/5μm以內、封裝尺寸120x120mm以上。其技術演進與量產年限保持與國際同步,以滿足下一代AI晶片需求。

目前京東方已建立一條新型試驗線,擁有2,000平方公尺潔淨室,集成了特色晶圓製造、先進封裝、封裝測試等半導體全製程設備百台。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暨日本中心副主任江泰槿指出,從京東方近期專利布局觀察,可發現技術發展聚焦於次微米級微影技術及半導體製程整合。在面板產業競爭加劇之際,在毫米波通訊、電動車功率元件等高附加價值應用的需求,不僅提供轉型契機,更可透過製程技術交互應用,強化市場競爭力。

京東方在提交招標文件中解釋:「透過採購玻璃基板工藝設備、曝光設備等,建立基於玻璃基板的封裝工藝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測試線,驗證和產業化玻璃基板積體電路(IC)封裝基板的工藝技術,提高晶片性能,並實現大尺寸封裝。」這明確指出,目標並非顯示用途,而是用於半導體封裝。

江泰槿補充,AI應用快速擴展,促使半導體產品在效能、功耗及面積的最佳化重要性與日俱增。且半導體玻璃基板具備三項關鍵優勢:一是奈米級表面粗糙度,有利於次微米級互連製程;二是熱膨脹係數與矽晶片相近,結合超薄化特性可實現更高效的通孔互連;三是較矽中介層可降低製造成本。待技術商業化後,預期將顯著提升AI晶片的整體效能。

江泰槿認為,京東方跨足化合物半導體具備明顯製程優勢。該公司在原子層沉積(ALD)、光罩微影等關鍵製程的技術累積,配合現有設施經由優化製程即可轉用於半導體生產。在大世代面板的量產經驗,特別是在磊晶與蝕刻製程的良率管控能力,也可有效移轉應用。

有分析指出,京東方透過整合顯示面板技術積累,以玻璃基板為核心載體,加速面板級封裝產業化進程。其技術路線明確聚焦AI晶片封裝需求,目標2026年實現量產,有望推動大陸國產先進封裝技術自主化並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

半導體 電動

延伸閱讀

美AI晶片禁令持續! 輝達再用降規晶片B20、B40/B30搶大陸市場

晶片公司被高通收購 華裔女創業家身價破33億 首登全球富豪榜

美專訪指台首位與川普談關稅 蕭美琴:亦推新投資計畫

京東方推進半導體玻璃基板 大陸半導體封裝迎新變數

相關新聞

南華早報:歐盟批中管制稀土「臭魚要我付錢」 中媒斥離譜

中國近來對具有軍民兩用屬性的部分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來歐洲高度關切。據香港南華早報27日披露,歐盟高級官員們最近...

深陷安全性爭議 陸行動電源大廠羅馬仕宣布停產

因存在產品安全疑慮,大陸暢銷「充電寶」(行動電源)品牌羅馬仕(ROMOSS)6日凌晨公告停工停產。大陸多所大學早前呼籲師...

中歐電動車談判缺臨門一腳 關鍵在歐盟能否展現相應的「政治意願」

隨白蘭地反傾銷稅問題取得進展,中歐電動汽車關稅談判能否在中歐峰會前取得突破備受關注。對此,大陸官媒發文透露,電動汽車關稅...

港股IPO火熱 募資強強滾 穩居全球資本市場榜首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首次公開募股(IPO)及第二上市火熱。據統計,港交所今年上半年完成43宗新股(IPO及第二上市)項目,...

陸製造業景氣小升 警報未解 當心「搶出口」和「以舊換新」透支效應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0)日公布,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7,比5月上升0.2,但已連續三個月低於5...

大陸手機晶片一哥將上市 紫光展銳全球市占14% 排行第四 已完成輔導備案 擬在上海科創板IPO

新紫光集團旗下IC設計公司「紫光展銳」,繼日前已完成股份制改革工商變更後,已在上海證監局辦理IPO輔導備案,擬在上海科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