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車企反內捲 比亞迪、廣汽等17家業者出大招遏制惡性競爭

為反擊大陸汽車行業「內捲」(意指無效益的競爭)亂象,包括比亞迪等大陸多家汽車製造商,已承諾將供應商的付款帳期大幅縮短統一為60天,試圖遏制因價格戰引發的惡性循環。截至發稿,作出承諾的主流車企累計已達到17家。
對於零部件供應商來說,帳期縮短能讓供應商更快拿到貨款,資金回流速度加快,從而有更多資金用於採購原材料、更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等;從行業整體來看,縮短帳期能夠讓整個行業的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得以提高。
廣汽集團、一汽集團、東風汽車、賽力斯等多家主流車企,10日晚間短短一小時內,接連透過公眾號發布官方聲明,內容直指行業積習已久的亂象,也就是過長的供應商帳期。它們共同承諾或重申,將供應商貨款支付周期統一至60天以內。
隨著大陸汽車市場陷入長期價格戰,多數車企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為維持競爭力,這些車企被迫大幅削減成本,收緊現金流,並延長對供應商的付款周期。
一些大型車企則在採購環節中減少現金支付,轉而大量使用承兌匯票,以賒銷方式向供應商變相融資,將資金用於海外擴張、本土研發或產能擴建。例如,比亞迪設立「迪鏈」商業匯票系統,用於向供應商支付貨款,相關票據可在未來兌現。截至2023年5月,該平台累計開出票據金額已達人民幣4,000億元。
第一財經報導,大陸汽車行業供應商、孔輝科技董事長郭川,於6月1日的一封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公開信,揭開了行業光鮮外表下的一道傷疤。信中他夢想著「發票後一個月內款項到帳」,這句樸素的願望,道出了無數供應商的辛酸。
在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下,整車廠將成本壓力層層傳導,延長帳期成為普遍現象,部分車企的帳期甚至長達120天乃至更久。不僅嚴重擠壓供應商利潤空間,更使現金流承壓,甚至威脅到生存與產品品質的穩定。
近期比亞迪公關總監李雲飛在回應被長城汽車董座魏建軍影射為「車圈恒大」一事列出長文,其中列到平均付款周期,多數車企付款周期都在100天以上,比亞迪、吉利汽車為127天,理想汽車165天、蔚來汽車195天,而長安汽車高達205天。
這種無序的競爭生態,已引起監管層高度關注。大陸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委接連發聲,明確表示將整治汽車行業的「內捲」亂象,推動產業高品質發展。國務院新修訂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也已於6月1日正式施行。
業內人士看來,多家大型車企集體宣布將帳期統一至60天內,為深陷「價格戰」泥淖的大陸汽車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此舉的意義遠超於帳期本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