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洋經濟總量 首突破10兆人民幣

6月8日是第17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8個大陸全國海洋宣傳日。2024年,中國大陸海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兆元(人民幣,下同)。
新華社報導,今年以來,海洋經濟呈現向新向好發展態勢,一季度海洋生產總值2.5兆元,同比增長5.7%。海洋產業發展穩中向好,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藍色新動能正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在海南島西南角,從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龍棲灣海岸啟航,深入大海約8海里,便可抵達龍棲灣普盛海洋牧場。這片牧場總規畫海域面積達350公頃,不僅配備了4個智能養殖旅遊平台和50個智能養殖網箱,還建設了水產品加工廠和海洋養殖科研中心等陸域設施。
「平台的目標是可漁、可娛。」海南普盛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才喜表示,目前正在持續推進海洋牧場二期建設。屆時,不僅養殖規模和平台面積將擴大,還將開放海上住宿、餐飲、垂釣等休閒漁業功能。
海洋是高品質發展戰略要地,大陸海洋經濟發展成型起勢。2024年,大陸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8%。
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多維向好,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取得新突破。在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的實驗室中,研究人員正加速推進相關海洋藥物的研究項目,免疫抗腫瘤海洋一類新藥BG136已啟動臨床二期試驗。中國工程院院士、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管華詩說,當地相關部門大力支持海洋生物醫藥領域創新團隊開展研究,深度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畫,以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為目標,正著力形成全鏈條高水準科學研究體系。
向海向新,借助科技創新,讓藍色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去年12月,廣西首個海上風電項目——防城港海上風電示範項目A場址工程正式全容量並網發電。廣西廣投北部灣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運維管理人員謝海龍說,項目通過系統採集、分析、預警、輔助決策等,顯著提高巡檢效率,推動海上風電運維模式向無人化、智能化轉變。
科技賦能,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發展向好。一季度,中國新承接海工訂單金額、交付訂單金額、手持訂單金額同比分別增長57.1%、114.3%、24.2%。
海南提出,將發展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裝備製造、深遠海養殖等新興海洋產業,爭取用10年時間再造一個「海上海南」。在山東,青島市發布2035海洋發展遠景規畫,提出打造全球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區、海洋產業發展先導區、海洋高端人才引領區、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海洋命運共同體試驗區以及世界一流的國際航運中心等「五區一中心」戰略布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