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只車企內卷 電商、外送也打價格戰 有業者利潤掉5成

據日媒報導,中國股市正面臨「內卷」風險,無論是新能源車、外送平台或電商平台都陷入價格割喉戰。內卷導致企業利潤下降,而現行補貼消費政策只是透支需求,未來消費可能反彈性下降。目前新能源車龍頭比亞迪已表態不打價格戰,認為業界內卷應該「比技術、拚產品」,長安、賽力斯、廣汽等眾多車企也呼籲停止「內卷式」價格戰。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內需疲軟促使中國企業透過降價搶市,如電動車龍頭比亞迪5月下旬宣布旗下22款車型降價,最高折扣達34%,引發吉利等競爭對手跟進,價格戰迅速蔓延。結果,比亞迪股價在深圳下跌12%,在香港更跌14%;吉利汽車則一周內跌13%,遠遜上證和恆生指數的表現。
報導指出,「內卷」(指無效益的競爭)的價格戰不僅限於車市。京東宣稱將在外送平台投入100億元人民幣(約14億美元)補貼,美團則揚言「不惜代價取勝」。拼多多雖一度受惠於「消費降級」,但今年首季利潤卻驟減五成,原因在於大規模補貼行動如「千億扶持」與「百億減免」。
然而,補貼刺激最終被質疑成效有限。報導指出,政府消費補貼導致2024年9月後汽車銷售短暫回升,但2025年初又出現疲軟。瑞穗首席經濟學家月岡直樹直言,這種補貼「只是透支需求」,難以扭轉整體消費低迷,未來反而可能迎來更劇烈的消費疲軟。
面對惡性競爭蔓延,中國政府近期終於出手整頓。據中央社報導,中國工信部、商務部等機構召集十多家車企在北京開會,要求業者不得以低於成本價格販售,並強調需「破除無序價格戰」。
作為焦點企業的比亞迪,6日於「中國重慶汽車論壇」上首次公開表態不再打價格戰。董事長秘書李黔表示,比亞迪將靠技術創新與規模效益為消費者創造價值,不會被價格戰擾亂節奏。集團品牌總經理李雲飛則直言「要比就比技術、拼產品」,拒絕透支式營銷與黑公關操作。
多家車企也於論壇上發聲反對「內卷式競爭」。長安汽車、賽力斯與廣汽等代表均表示,必須停止不合理降價,才能維護市場秩序與行業健康發展。
整體而言,中國面臨內需脆弱與出口承壓的雙重挑戰,價格戰短期內或許刺激消費,但若缺乏制度性轉型與收入支撐,終將陷入「價格戰內耗─需求透支─成長失速」的惡性循環。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