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人行降準降息後 引發銀行存款搬家、資產荒加劇

人行7日公告降準降息正式落地後,業內認為政策一定程度上帶動銀行體系流動性進入了新階段,比如現階段銀行負債端壓力顯現,存款利率下行引發「存款搬家」現象;資產端來看,挑戰亦有加劇。固收類資產收益率普遍下行,進一步加劇「資產荒」現象。近期大陸社會也熱議存款低利率潮下的理財方法,很多年輕人開始配置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黃金基金的「新三金」。
大陸央行7日公告稱,8日起,被視為主要政策利率的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50%調整為1.40%。同日人行行長潘功勝宣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人民幣1兆元;緊接著,20日陸五大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均發布消息,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最大降幅25個基點。
外界關注利率下調後市場變化,21世紀經濟報導,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面對低息存款,居民和企業更傾向於將存款轉為配置銀行理財、基金等資管產品,對銀行而言,此番變動使負債端穩定性有所下降,因非銀存款不如居民和企業存款穩定,產品頻繁申贖下的負債端穩定性有所下降;近期大行融出情況及資金面表現顯示,銀行體系長期資金仍顯不足。
在資產端方面,市場高息優質資產供給不足,投資組合想要維持高收益回報率的難度正在加大。
報導指出,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大陸同業存單發行利率有所抬升。發行同業存單作為銀行體系應對流動性收緊的重要「補血」手段,其票面利率走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近期在負債端上的壓力。Wind數據顯示,單周平均發行利率自5月12日至18日的1.6448%低位開始回升。
中郵證券固收分析師梁偉超分析,5月下旬存款利率降息後,由於國有行率先調降,可能造成其存款競爭力在短期內的劣勢地位,負債壓力相對加大,故同業存單中期內的供給壓力可能有所加大。而央行對於存款成本調降的訴求較強,尤其強調制止不利於貨幣政策傳導的市場行為,故後續國有大行之外的存款降息速度可能會快於以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