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媽媽否定我人生選擇!」孽子高職畢典前持刀弒母 判決結果曝

香江風情/搶人才到「育人才」廣納菁英盼說好香港故事

大罷免藍綠拚了!盧秀燕今赴雙北反惡罷 綠營直搗本命區

美中博弈加劇 陸委會諮委:對中國經濟構成實質挑戰

陸委會諮委指出,中國大陸面臨出口結構轉變壓力,儘管試圖拓展新興市場,但市場規模、法規制度以及政治穩定性等難與美歐相比。(聯合報系資料照)
陸委會諮委指出,中國大陸面臨出口結構轉變壓力,儘管試圖拓展新興市場,但市場規模、法規制度以及政治穩定性等難與美歐相比。(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中博弈加劇,陸委會諮委指出,中國大陸面臨出口結構轉變壓力,儘管試圖拓展新興市場,但市場規模、法規制度以及政治穩定性等難與美歐相比。民眾對未來經濟和就業前景悲觀,則導致中國國內消費信心持續低迷。

陸委會日前舉行第68次諮詢委員會議,主題為「美中博弈加劇下對中國大陸經濟及兩岸經貿之影響」,並於今天發布引言人及與會諮詢委員發言及討論重點。

與會學者引言時指出,美中經貿摩擦從「戰術施壓」演變為「戰略脫鉤」,對中國大陸經濟體質與成長模式調整構成實質挑戰,中國大陸面臨出口結構轉變壓力,近年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自2018年的19.3%降至2024年的約14.7%。

學者表示,儘管中國大陸試圖拓展東協、中東、拉美等市場,惟新興市場在市場規模、法規制度以及政治穩定性等難與美歐相比,效果有一定侷限性。

有委員提到,中國大陸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5.4%,消費及出口維持成長,尚未出現顯著趨緩跡象,短期關稅衝擊尚未顯現,可能因中共經濟刺激政策帶來的支撐效果。然而4月的物價指數持續低迷,反映通縮問題未解。

委員指出,儘管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5月7日宣布一系列貨幣寬鬆政策措施,但在企業與消費者預期悲觀下,貨幣寬鬆政策若傳導不良,市場資金將難以轉化為實體投資。

針對近期中國大陸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刺激計畫,試圖拉動民眾對消費品、汽車、家電產品需求,以提振內需消費,有委員分析,或許可帶來短期刺激效果,但長期持續性有限,消費不振的原因在於政府對社會福利保障太少、民眾養老金偏低,收入增幅有限。同時,房市下跌造成的負財富效應,以及民眾對未來經濟和就業前景悲觀,導致消費信心持續低迷。

美中5月12日共同發布「美中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達成關稅休戰90天協議,不過部分委員提到,美方要求中國大陸全面開放市場,中國大陸基於國安、經濟、社會控制等層面考量,在金融服務、數位科技及電信業方面開放的可能性低,雙邊的讓步與妥協空間有限,經貿談判未來可能陷入膠著。

近期中國為提振外商及民企信心,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外商及民企代表,並通過民營經濟促進法與強化外資保護承諾,釋出中共支持市場開放及民營經濟信號,然而外界對政策執行力,以及法治與政策透明度仍抱持疑慮。

部分委員建議,美中博弈結構性深化,牽動全球供應鏈與地緣經濟重組,台商海外布局除了生產成本或市場商機考量外,也應重視供應鏈韌性提升與多元化布局,以面對全球政經風險與供應鏈中斷挑戰。

陸委會 美中

延伸閱讀

談關稅、匯率風暴 華碩董座施崇棠:川普連Apple也砍一刀

邱垂正稱維繫與國台辦溝通機制 陸駁:當然停擺

裕隆:希望調降貨物稅而非關稅 讓國產車廠保有競爭利基

兩岸文化與媒體峰會將登場 陸委會示警:非單純交流

相關新聞

陸美大使交鋒!謝鋒籲美撤銷關稅 龐德偉指須糾正兩國關係失衡

大陸駐美大使謝鋒近日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活動上表示,美國應該成為大陸的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並呼籲美國撤消對大陸不...

民進黨創黨元老、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率團赴北京 交流生技產業

大陸官媒12日一早報導,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率台灣生技產業人士到北京參訪交流。

華為發表Pura 80手機 搭載史上最貴相機模組

華為11日發表旗艦手機Pura 80,P系列主打影像功能,華為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在發表會上表示,P80系列搭載「史上最...

台灣6.4強震...大陸福建震感強烈 傳數百中學生緊急撤離

台灣東部海域今晚7時發生規模6.4地震,地震深度30.9公里,不少大陸網友說,福建震感強烈,例如莆田地區,有網友貼出影片...

大陸支付機構競相海外「拿牌」 要搶占先發優勢

大陸支付機構競相海外「拿牌」 ,包括跨境支付機構杭州乒乓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簡稱PingPong),以及移卡有限公司(簡稱...

陸工業企業利潤躍進 裝備、高技術製造業成增長引擎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27)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3%,較3月加快0.4個百分點,創年內最高增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