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報喜!小米公布今年第1季財報 營收及淨利雙創歷史新高

小米集團公布27日今年第1季財報營收及淨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營收人民幣1,112.9億元,年增47.4%,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106.7億元(約新台幣448億元),年增64.5%,主因電動車、大家電及手機產品同步出現成長。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上透露,截至5月26日,小米SU7 Ultra最新鎖單數已超過2.3萬台,遠超預期,小米汽車會盡全力提升產能,全力保障35萬輛的年度交付目標實現。
小米今年第1季智慧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營收達到人民幣186億元,其中汽車營收人民幣181億元,由於電動汽車去年4月開始量產出貨,這部份幾乎是從無到有,從去年同期的人民幣2,600萬元出現爆發式增長,已貢獻小米首季近17%的營收。
此外,今年第1季,智慧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毛利率高達23.2%,高於去年同期的12.6%,也遠高於小米智慧手機今年的12.4%,不過,智慧電動汽車及AI因為初期投資金額攤提較大,虧損約人民幣5億元。
小米表示,首款電動車SU7系列今年第1季交付7萬5,869輛,平均每輛單價(ASP)達到人民幣23萬8,301元,同時公司將擴充產能,目前小米SU7系列累計交付量25萬8,000台,汽車銷售門市已遍布全國65城,產能及銷量提升明顯。
在手機×AIoT業務方面,今年第1季營收達到人民幣927億元,年增22.8%,作為小米的傳統核心業務,智慧手機營收人民幣506億元,年增8.9%,出貨量達到4,180萬台,年增3%,平均銷售單價人民幣1,211元,年增5.8%。
根據Canalys資料,小米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三,市場占有率14.1%,提升0.3個百分點。在中國大陸市場,小米市占達到18.8%,年增4.7個百分點,時隔十年重回出貨量第一。手機分部毛利率降至12.4%(去年同期14.8%),主因零組件價格上漲。
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323億元,年增58.7%,毛利率達到25.2%,年增5.4個百分點。截至2025年3月31日,A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數(不包括智慧手機、平板及筆記型電腦)增長至9億4,370萬,年增20.1%。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