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關鍵是人!黃仁勳:美國想在AI領域領先 要先鎖定「這個國家」

大型社死現場!壽星變「保鮮膜木乃伊」綁鋼管車遊街 下場慘了

輝達北士科解套?李四川曝進度:新壽9月底得完成程序

雷軍:小米3奈米旗艦晶片玄戒O1已大規模量產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20日在微博發文稱,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奈米旗艦晶片「小米玄戒0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圖/取自雷軍微博)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20日在微博發文稱,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奈米旗艦晶片「小米玄戒0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圖/取自雷軍微博)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20日在微博發文稱,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奈米旗艦晶片「小米玄戒0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搭載小米玄戒O1兩款旗艦將同時發布,包括高階旗艦手機小米15spro,和超高階OLED平板小米平板7ultra。

受利多消息影響,小米集團股價20日上午拉升。截至午間收盤,小米集團股價來到54.4港元,漲幅為3.92%,最新市值為1.41兆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雷軍19日指出,小米戰略新品發布會定在5月22日晚間7時,將發布手機SoC晶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Ultra,小米首款SUV小米YU7等。

另外,雷軍回顧小米「造芯」之旅時同時發布,小米玄戒O1採用第二代3奈米製程,比先前業界猜測的7奈米、4奈米先進了一大截。

晶片產業綜合服務平台振芯薈聯合創始人張彬磊表示,晶片製程技術對於手機晶片性能至關重要,從28奈米的智慧手機晶片到5G手機的7奈米及以下製程晶片,每一代技術的進步都帶來了顯著的性能提升。

從成功流片的企業名錄來看,小米是繼蘋果、高通、聯發科之後,全球第四家發布自主研發設計3奈米製程手機處理器晶片的企業。

從投入成本上看,設計28奈米晶片的平均成本為4,000萬美元;7奈米晶片的成本約為2.17億美元;5奈米為4.16億美元;3奈米晶片整體設計和開發費用則接近10億美元。

為了這顆晶片,截至今年4月底,小米已經在研發上砸人民幣135億元。雷軍還稱,目前相關研發團隊規模已經超過了2,500人,今年預計研發投入將超過60億元。

張彬磊提出,小米造芯還只是開始。不過,小米一口氣把製程拉到3奈米,業內都很驚訝,畢竟3奈米技術出來的時間並不長。小米能在今年量產這個晶片,說明公司其實三年前就拿到了3奈米技術的開發工具,團隊才能夠去設計這個產品,並在今年推出晶片產品。

至於為何做此選擇,在張彬磊看來,隨著5G手機的普及和未來6G通信技術的反覆運算,先進的製程技術成為手機晶片的關鍵。目前來看,大陸的7奈米技術雖然相對成本較高,但商業邏輯成立,仍能生存。

但若要提升競爭力和性價比,必須接受並支持境內供應鏈的發展,即使這代表支援成本更高、性能有待觀望的產品。如果僅停留在7奈米,可能會在技術反覆運算後被淘汰。小米選擇3奈米技術,給後續優化留出了空間,也避免了重複勞動。

奈米 團隊

延伸閱讀

小米自研3奈米晶片 傳台積代工

繼電動車後 雷軍:小米10年內將投資2100億研發晶片

打擊好大…小米SU7事故掀暴風質疑 雷軍:我和同事一樣懵了

小米SU7風波不斷 雷軍打破沉默:走過最艱難時間

相關新聞

年內3度訪陸 黃仁勳重申中國的重要:擁全球半數AI人才

今年內,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已三度到大陸訪問,黃仁勳15日在北京表示,中國市場非常大,對美國公司十分重要,強...

南華早報:歐盟批中管制稀土「臭魚要我付錢」 中媒斥離譜

中國近來對具有軍民兩用屬性的部分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來歐洲高度關切。據香港南華早報27日披露,歐盟高級官員們最近...

陸美大使交鋒!謝鋒籲美撤銷關稅 龐德偉指須糾正兩國關係失衡

大陸駐美大使謝鋒近日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活動上表示,美國應該成為大陸的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並呼籲美國撤消對大陸不...

民進黨創黨元老、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率團赴北京 交流生技產業

大陸官媒12日一早報導,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率台灣生技產業人士到北京參訪交流。

華為發表Pura 80手機 搭載史上最貴相機模組

華為11日發表旗艦手機Pura 80,P系列主打影像功能,華為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在發表會上表示,P80系列搭載「史上最...

台灣6.4強震...大陸福建震感強烈 傳數百中學生緊急撤離

台灣東部海域今晚7時發生規模6.4地震,地震深度30.9公里,不少大陸網友說,福建震感強烈,例如莆田地區,有網友貼出影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