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學畢業生首季薪酬增2% 職缺同比跌5成 創科逆市招才

大學畢業季節來臨,在當前國際政治環境及貿易戰下經濟未明朗,影響就業市場。大學聯校就業資料庫(JIJIS)最新數字顯示,今年1月至3月提供予香港大學畢業生的全職空缺有7900多個,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但薪酬卻微增2%,在香港創科AI (人工智能)發展勢頭下,與電子、工業、電氣及機械工程相關的職位空缺逆市增加一成,相關人才相當搶手,凸顯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與人才的重要關聯。
文匯報報導,有學者專家指出,今年首季香港整體經濟及就業仍屬穩定,數字更多是說明雇主對前景抱觀望,因而延後招攬新人,估計隨著各地應對貿易戰的政策方向逐漸明朗,今年底前就業市場或會回暖。
根據JIJIS數據,今年1月至3月,適合大學畢業生的全職職位有7928個,較去年同期減少8478個,跌幅51.7%,而提供空缺的雇主也由約1000個減至640多個。相比受疫情衝擊最大的2020年及2021年,該兩年首季的空缺亦有逾1.2萬個。待遇方面,今年首季大學畢業生職位薪酬中位數是1.95萬元(港幣,下同,約2513美元),平均薪酬2.1萬元,較去年同期微增2%
數字顯示,不同行業絕大多數工種有意招聘大學畢業生的職位都減少,其中客戶服務類包括零售、酒店、旅遊等行業的情況較顯著,空缺由去年首季的4502個減至今年的351個,跌幅超過九成。其他包括IT程式設計、銀行、教育、市場營銷等多個傳統行業空缺數亦跌逾一半。
個別工種的空缺數目則逆市增加,其中電子、工業、電氣及機械工程類別由1773個增至1957個,增幅約一成。
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表示,電子、工業、機械等工程職位增加,是受惠於香港創科產業發展,「近年特區政府在AI+、生命科學及金融科技等投入大量資源,相關基建及技術需求增加,帶動了這些工程類職缺的增長。」
雖然今年首季大學畢業生職位空缺明顯減少,但他認為期內香港整體失業率維持3.2%,反映總體就業市場仍能滿足求職者需求,而本地生產總值升幅亦較預期佳。
此外,港大將於2025/26學年起,規定所有本科生必須修讀AI相關課程,確保具備基本知識和應用能力,著力加強學生支援,包括培訓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以及一對一職業輔導、AI模擬面試等,希望提升畢業生競爭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