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暴雨狂炸南橫中斷 高雄桃源區公所宣布3個里明停班課

陳文茜今晚朝聖蔡琴遭拒!醫生撂話 她「跟時間賽跑」

卡陸方來台參加旅展? 知情人士曝「局勢糟糕」:拒絕逾300人

控網攻亞冬運、華為「行為惡劣」 中國高調通緝3美特工

哈爾濱市公安局公開懸賞,通緝3名美國國家安全局特工。(取材自人民日報微博)
哈爾濱市公安局公開懸賞,通緝3名美國國家安全局特工。(取材自人民日報微博)

在中美因關稅戰而關係緊張之際,哈爾濱市公安局昨高調指控三名美國家安全局(NSA)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的特工,曾對中國2月舉辦的亞冬運進行網攻,並公開三人全名懸賞通緝。中國外交部昨批評此案性質惡劣,已向美方表達關切,敦促美方停止對中方實施網路攻擊。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後高舉國安大旗,昨日是中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公安局發布「關於對三名美國網攻竊密人員的懸賞通告」,點名三名美國特工,參與針對哈爾濱亞冬運賽事訊息系統,及黑龍江省內關鍵訊息基礎設施的網路攻擊。

在4月15日下午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針對媒體問及「懸賞通緝3美國特工」一事指出,注意到有關報導。此前,中方已多次闡述立場。林劍續稱,在第九屆亞冬會期間,美國政府針對賽事信息系統和黑龍江省內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開展網絡攻擊,對中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國防、金融、社會、生產以及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造成嚴重危害,性質十分惡劣。中方譴責美國政府的上述惡意網絡行為。

調查發現,NSA賽前攻擊行為主要集中在亞冬會註冊系統、抵離管理系統、競賽報名系統等重要信息系統,這些系統用於賽前開展相關工作,保存有大量賽事相關人員身分敏感信息。從2月3日第一場冰球比賽開始,NSA網路攻擊達到高峰,此時攻擊重點方向為賽事信息發布系統(包括API接口)、抵離管理系統等,此類系統為賽事過程保障的重要信息系統。

進一步調查發現,該三名特工曾多次對中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施網路攻擊,並參與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公司等企業的網路攻擊活動。

被哈爾濱市公安局通緝的三名犯罪嫌疑人隸屬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分別為凱瑟琳·威爾遜(Katheryn A. Wilson)、羅伯特·思內爾(Robert J. Snelling)、斯蒂芬·約翰遜(Stephen W. Johnson)。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指控,美國加州大學、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參與本次網攻,並透露美國安局鎖定了能源、交通、水利、通信、國防科研院校等領域。

公開信息顯示:加州大學自2015年起就被NSA和國土安全部指定為網路防禦教育領域的學術卓越中心。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是美國6所高級軍事院校之一,曾在2021年接受NSA資助,用於加強網路攻防的隊伍建設。

技術團隊還發現,亞冬會期間NSA向黑龍江省內多個基於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的特定設備發送未知加密字節,疑為喚醒、激活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提前預留的特定後門。

本月3日,中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旗下實驗室曾發布報告稱,哈爾濱亞冬運成為網路駭客攻擊目標,在1月26日至2月14日期間,賽事系統遭境外網路攻擊超過27萬次,其中超過六成的攻擊來自美國。黑龍江省的訊息基礎設施更遭遇5000萬次攻擊,源頭同樣指向美國。

15日適逢中國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北京除就今年2月舉行的哈爾濱亞洲冬季運動會指控美國特工曾在期間對亞冬運發動網路攻擊外,還相繼發布最新「國安重磅案例」,並釋出「金猴降妖(4.15特別篇)」的影片。

相關新聞

民進黨創黨元老、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率團赴北京 交流生技產業

大陸官媒12日一早報導,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率台灣生技產業人士到北京參訪交流。

華為發表Pura 80手機 搭載史上最貴相機模組

華為11日發表旗艦手機Pura 80,P系列主打影像功能,華為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在發表會上表示,P80系列搭載「史上最...

台灣6.4強震...大陸福建震感強烈 傳數百中學生緊急撤離

台灣東部海域今晚7時發生規模6.4地震,地震深度30.9公里,不少大陸網友說,福建震感強烈,例如莆田地區,有網友貼出影片...

大陸支付機構競相海外「拿牌」 要搶占先發優勢

大陸支付機構競相海外「拿牌」 ,包括跨境支付機構杭州乒乓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簡稱PingPong),以及移卡有限公司(簡稱...

陸工業企業利潤躍進 裝備、高技術製造業成增長引擎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27)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3%,較3月加快0.4個百分點,創年內最高增速,...

純電車戰略調整?傳BMW在陸調高燃油車預估量

BMW中國(陸稱寶馬中國)傳出對其純電車型的未來預估量進行調整,以避免新世代電動車在終端市場上出現價格失據的情況。調整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