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交通部大樓驚傳女子隨意放鞭炮 公務車遭波及炸出白色痕跡

出門帶傘!5縣市大雨特報 警戒區曝光「1縣市防大雷雨」

陸首季GDP年增5.4%優預期 但滬指半日跌0.9%

美國的貿易戰給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並加大了北京推出進一步刺激措施的壓力。連帶滬指16日半日跌0.9%、深成指挫近2%,恒指跌2.5%。中新社
美國的貿易戰給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並加大了北京推出進一步刺激措施的壓力。連帶滬指16日半日跌0.9%、深成指挫近2%,恒指跌2.5%。中新社

大陸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 5.4%,超過預期,但與美國的貿易戰給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並加大了北京推出進一步刺激措施的壓力。連帶滬指半日跌0.9%、深成指挫近2%,恒指跌2.5%。

上證指數16日開低走低,上午收盤報3,237點,跌0.9%。深成指低開44點後跌勢加劇,接連失守9,800點、9,700點關口,上午收盤報9,664點,跌1.9%。

各類股普遍走低,電器股挫逾3%;化工、鋼鐵、汽車製造、石油、水泥、生物製藥股跌逾2%;有色金屬、傳媒娛樂、房地產、煤炭股跌逾1%;金融、電力股偏軟。

港股三大指數16日持續走弱。截至午間收盤,恒生指數跌2.5%,報20,922點,恒生科技指數跌4.5%,國企指數跌3.1%。

盤面上,科網股全線下跌,美團跌超7%,快手、京東集團跌超6%,聯想集團、小米集團、阿里巴巴跌超5%,嗶哩嗶哩、騰訊控股跌超3%;汽車股多股下挫,零跑汽車、小鵬汽車跌近8%;黃金股沖高回落,赤峰黃金漲近10%。

路透報導,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黃梓純表示,由於財政支持,大陸經濟在3月恢復了一些動能,推動第1季GDP數據超出預期,但這不足以推動整個季度經濟加速成長。而且由於出口勢必減弱,今年經濟成長仍將放緩。

黃子春認為,未來幾個月,政策支持應能繼續支撐境內需求。 3月公布的預算允許進一步增加財政支出,進一步的貨幣寬鬆政策可能很快就會公布。

新加坡三井住友銀行經濟學家阿部良太指出,如果美國繼續對大陸商品加徵關稅,復甦動能可能會弱於第1季。因此預期大陸當局將宣布進一步的刺激措施,以進一步提振境內需求,抵銷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澳新銀行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表示,3月的數據令人鼓舞,因為經濟成長可能有助於縮小產出缺口。這也解釋當局為何沒有下調存款準備率。第1季內外需求均表現良好。儘管受到價格負面影響,零售額仍保持強勁。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房地產)復甦良好,這與挖土機銷售和工時兩位數的成長相符。

新加坡大華銀行經濟學家何為真指出,3月的數據非常強勁,這主要是因為製造商試圖在關稅實施前完成訂單。「目前很難判斷經濟成長前景,因為可以看到非常強勁的資金流入支撐第1季度的GDP。如果所有負面因素都出現,而房地產市場仍在緩慢下滑,零售額不太可能持續增長。政策支持將會公布,但不太可能帶來轉機。」

房地產 指數

延伸閱讀

關稅衝擊 國台辦:出口導向型台商短期受一定影響

關稅戰陰霾未除!伺服器需求展現韌性 法人點名三檔潛力股

半導體關稅來了怎麼辦?00961逢低布局內需型高股息ETF

政府積極與美國談關稅 林伯豐:不必急著打前鋒

相關新聞

關稅已達245%?陸外交部連2天發聲:再玩數字遊戲將不予理會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白宮15日一份針對232條款的相關事實清單(fact sheet)中提到,由於大陸採取報復行動,...

白宮指中國關稅上看245% 中國外交部:無實際意義

針對美國白宮表示,中國輸美商品已面臨最高245%的關稅,中國外交部今天上午以未署名的發言人表示,美方對中輪番加徵關稅已經...

小米SU7車禍引關注 陸新規要求「電動車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小米SU7電動車日前在大陸高速公路爆燃事件導致3名乘客喪命,受到高度關注。電動車安全標準成為大陸汽車工業最急迫的優先事項...

大陸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 約占全球一半

大陸15日舉行為期2天的「第2屆中國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大會」,會上發布《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

輝達下一代產品「Thor」遲到 陸車廠爭相研發智駕晶片

輝達的智駕晶片在大陸面臨客戶流失,隨著輝達下一代智駕晶片「Thor」量產日期不斷「跳票」延後,許多車企正在加速自研晶片,...

陸國務院總理李強促國內大循環 「釋放房市潛力」

應對美中貿易戰,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東協國家之際,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昨在北京考察外貿企業。李強提到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