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不買美牛了? 美國牛肉出口大陸驟降 去年供應量僅次巴、阿

美國是牛肉出口大國,近期牛肉輸陸數量從2000噸驟降到54噸。(美聯社)
美國是牛肉出口大國,近期牛肉輸陸數量從2000噸驟降到54噸。(美聯社)

美國重啟貿易戰,大陸先前與美國的各項貿易是否能持續受到關注。最新消息顯示,大陸官方對美國牛肉企業的註冊,幾乎都已在3月16日到期,截至3月20日當周,美國對陸牛肉出口量幾乎為零。

路透報導,牛肉是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升級的例證之一。美國牛肉貿易商和美國肉類出口協會(U.S. Meat Export Federation)表示,16日大陸更新了數百家美國豬肉和家禽加工廠的出口註冊,使這些企業的對陸出口資格在最後一刻得到延長,可以繼續向大陸供應肉類產品。不過,數百家美國牛肉企業的資格仍在16日到期,至今尚未續簽。

美國肉類出口協會發言人舒勒(Joe Schuele)說,因此,美國出口商和中國大陸買家不願意就資格到期後生產的美國牛肉達成交易,因為不確定這些牛肉是否能獲准交貨。他說:「沒人願意讓產品面臨風險」。

美國農業部資料顯示,截至20日當周,美國對陸牛肉出口量幾乎為零,僅為54噸。前一周的銷量則僅為192噸。此前,從2月中旬到3月初,連續四周的每週銷售量都接近或超過2000噸。而報導亦提及,大陸需求的下降,對泰森食品等美國肉類加工企業造成打擊。

路透援引數據指出,2024年美國是大陸的第3大肉類供應國,僅次於巴西和阿根廷,占大陸肉類進口總量的9%,出口額達到25億美元。而作為2020年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一部分,這些美國肉類加工企業的註冊有效期持續到2025年3月16日。

在大陸海關總署網站上,相關豬肉和家禽出口企業的註冊狀態已得到更新,有效期延長到2030年。但大量美國牛肉出口企業的註冊已經失效,註冊狀態顯示為「超期」。

另據美國肉類出口協會官網消息,美國農業部近期發布了最新的世界農業供需估計(WASDE)報告,該報告預測2025年美國牛肉產量為1210.4萬噸,較2024年僅下降1.1%,2025年牛肉出口量預計較2024年下降6.1%。2025年美國豬肉產量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1289萬噸,同比增長2.3%,2025年豬肉出口量已從上月報告的預測(+2.5%)向下修正,以反映豬肉生產預期的下調和全球市場價格競爭的加劇。

公開資料顯示,大陸先前曾進口美牛,但2003年底因為狂牛症,開始禁止美牛進口,直到2017年時任大陸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宣布,在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機制下,大陸將在國際食品安全和動物衛生標準相一致的條件下,儘快允許進口美國牛肉;當年6月20日,大陸國家質檢總局公告即日起允許美國牛肉輸入大陸,但仍有月齡、部位上的要求;2020年大陸與美國貿易戰第一階段協議中,大陸承諾增加對美牛進口;今年美國政府重啟貿易戰後,大陸宣布3月10日起對美國牛肉加徵10%關稅

出口值 美國豬肉 美牛 關稅

延伸閱讀

美眾議員:嚇阻策略 讓習近平每天想到犯台都認為不合適

街口投信:關稅疑慮造成全球經濟展望下修 OPEC 減產牽動第2季油價

習近平會雙 B、高通高層

台商投資大陸 釐清抵稅規定

相關新聞

川普有2王牌沒出手? BBC:關稅戰 中握消費市場等5籌碼

美中關稅戰硝煙瀰漫,中國多次喊話「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英媒盤點北京手握五籌碼叫陣華盛頓,包括消費市場潛力、高科...

陸擬適時降準降息 穩外貿增消費

因應關稅戰,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天召開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和工作,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提到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

「重創緬北電詐集團」 緬甸移交920多名電信詐騙嫌犯給大陸

大陸公安部微信公眾號23日稱,近日,緬甸執法部門將前期在緬撣邦南部當陽、勐休等地抓獲的920多名陸籍涉詐犯罪嫌犯,透過雲...

關稅已達245%?陸外交部連2天發聲:再玩數字遊戲將不予理會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白宮15日一份針對232條款的相關事實清單(fact sheet)中提到,由於大陸採取報復行動,...

白宮指中國關稅上看245% 中國外交部:無實際意義

針對美國白宮表示,中國輸美商品已面臨最高245%的關稅,中國外交部今天上午以未署名的發言人表示,美方對中輪番加徵關稅已經...

小米SU7車禍引關注 陸新規要求「電動車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小米SU7電動車日前在大陸高速公路爆燃事件導致3名乘客喪命,受到高度關注。電動車安全標準成為大陸汽車工業最急迫的優先事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