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賣巴拿馬運河港口引北京不滿?大公報連3日炮轟

香港首富李嘉誠擁有的「長江和記」日前宣布將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在內的港口給美資集團,引發香港大公報連續發文痛批。(路透)
香港首富李嘉誠擁有的「長江和記」日前宣布將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在內的港口給美資集團,引發香港大公報連續發文痛批。(路透)

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和記」日前宣布將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在內的港口給美資集團,引發香港大公報近日接連發文質疑長和此舉是「唯利是圖,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中國人」,並指其與美國政客共舞將背上歷史罵名。值得關注的是,大公報的文章還被大陸國務院港澳辦、中共中央駐港聯絡辦網站轉載,大公報16日也在頭版報導此事。

港澳辦和中聯辦15日轉載大公報題為「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的評論文章。文章提到長和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的消息,引發大陸民眾高度關注和強烈質疑,並一連反問多個問題,包括為何輕易將重要港口轉讓給不懷好意的美國勢力?有沒有考量國家民族利益?這般選擇是否在助紂為虐、貽害中國和世界?

文中提到偉大的企業家從來不是冷血投機的逐利者,而是熱誠傲骨的愛國者。

港澳辦和中聯辦13日也轉載大公報題為「莫天真 勿糊塗」的文章指出,若美國的種種算計得逞,必然會對大陸的造船、航運、外貿乃至共建「一帶一路」造成衝擊,也勢將直接影響香港鞏固提升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並威脅、破壞全球正常的航運、貿易秩序和安全。

文章稱,這筆交易是美國運用國家力量,透過脅迫、施壓、利誘等卑鄙手段侵吞他國正當權益的霸權行徑,是包裝成「商業行為」的強權政治。「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有關企業當三思,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麼立場、站在哪一邊。」

長和集團此前表示,此次交易純屬商業行為,與近期的政治局勢無關。

外界多認為,港澳辦與中聯辦轉發大公報評論文章,反映北京當局對長和與李嘉誠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的不滿。這也顯示,北京方面對於長和這項決定事前應不知情。

不過,這並非李嘉誠的商業決定首度引發大陸方面不悅。在中國大陸房地產泡沫破滅前,李嘉誠就開始大舉出脫大陸的地產項目。2015年,大陸官方媒體就曾發表「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批評他在中國撤資的舉動。

李嘉誠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引發的風波,也可能讓包括港澳在內的廣大民營企業警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向《聯合早報》表示,面對中美博弈加劇,企業更擔心,會不會更容易成為大國地緣政治較量的犧牲品。企業如果想在國際市場經營或擴展業務,將不得不加強對地緣政治風險的預判能力。

李明江認為,官方應盡量給民企更多決策自主權,以保護自身商業利益。「反過來問,如果中國民企為了服從地緣政治的政策要求而損失自身商業利益,誰來補償它的損失?」

香港大公報16日在頭版頭條報導,其日前痛批李嘉誠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的文章獲大陸港澳辦和香港中聯辦轉載。(圖/截自大公報官網)
香港大公報16日在頭版頭條報導,其日前痛批李嘉誠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的文章獲大陸港澳辦和香港中聯辦轉載。(圖/截自大公報官網)

巴拿馬運河 李嘉誠 美國

延伸閱讀

港澳辦再轉載文章 批長和售港口「與美共舞沒前途」

中國國務院港澳辦轉發評論 抨擊長和集團背叛中國

港澳辦轉載評論 批李嘉誠售巴拿馬運河2港口「出賣中國人」

李嘉誠帶領長和賣巴拿馬港口 從政治旋渦抽身又大賺

相關新聞

關稅已達245%?陸外交部連2天發聲:再玩數字遊戲將不予理會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白宮15日一份針對232條款的相關事實清單(fact sheet)中提到,由於大陸採取報復行動,...

白宮指中國關稅上看245% 中國外交部:無實際意義

針對美國白宮表示,中國輸美商品已面臨最高245%的關稅,中國外交部今天上午以未署名的發言人表示,美方對中輪番加徵關稅已經...

小米SU7車禍引關注 陸新規要求「電動車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小米SU7電動車日前在大陸高速公路爆燃事件導致3名乘客喪命,受到高度關注。電動車安全標準成為大陸汽車工業最急迫的優先事項...

陸發布萬字白皮書談中美經貿後…央視再「駁斥美方十大謬論」

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104%關稅在9日生效後,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隨即發布近3萬字《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

美對等關稅衝擊全球 陸在WTO會議抨擊:開錯方、吃錯藥

世界貿易組織(WTO)9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貨物貿易理事會(Council for Trade in Goods, CTG...

野村:大陸「國家隊」未來幾周將大舉干預股市

投行野村發布報告稱,關稅戰陰霾之下,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首當其衝,大陸方面預計在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支持下,類平準基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