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央行理監事會登場 利率連四凍、房市管制未變、下調經濟成長預估

批柯文哲案卷證「完全沒證據」 黃國昌:審判程序一一戳破北檢謊言

台灣也入列!川普對「骯髒15國」開槍 4月2日對等關稅含印度

和馬斯克無關 特斯拉面臨強大競爭已在中國失寵

圖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新華社)
圖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新華社)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由於執行長馬斯克的爭議言行,在許多國家銷量大跌。但美媒報導,馬斯克在中國儘管仍受尊敬,但在中國市場也遭重創,原因是越來越多的車主轉向科技化相當、且價格只有特斯拉一半的中國品牌電動車。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是特斯拉(Tesla)在美國以外最重要的市場,且多年來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另一方面,特斯拉在中國仍被視為頂級品牌。

與馬斯克(Elon Musk)因不少爭議言行,在許多國家形象受損殃及特斯拉銷售相較,報導指出,馬斯克被譽為點燃中國本土電動汽車行業的人,在中國仍「很受尊敬」。當年他在上海出席特斯拉第一家海外工廠開工儀式時,中國政府還為他鋪上紅毯。

報導指出,特斯拉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如今充滿著來自中國本土對手的腥風血雨,曾對特斯拉趨之若鶩的中國車主正越來越多地轉向本土品牌,它們提供更高效、更科技的汽車,有時價格只有特斯拉的一半。

特斯拉在中國最大的電動車競爭對手比亞迪,今年1至2月賣出了48萬1318輛汽車,較去年同期大增3/4以上;相形之下,特斯拉同期只賣出了6萬480輛汽車,反較去年同期下降14%。

報導指出,2024年10月,時年32歲的中國女性劉潔(音譯)決定買一輛電動車,特斯拉本是她的首選之一。但在試駕了幾輛中國電動車後,她選擇了小米的一款運動型電動車。她日前對自己的抉擇表示,因為「小米更時尚」,而特斯拉「有點普通」,街上到處都是特斯拉的Model Y。

除小米外,比亞迪對特斯拉的威脅已持續多年,而比亞迪之所以受歡迎,部分原因在於售價便宜,且中國地方政府有時會引導政策向有利於比亞迪的方向發展,也產生了幫助作用。

此外,許多中國駕駛人也願意為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支付更高價格,但特斯拉卻在這一領域一直落後給中國品牌,因為中國政府推遲了特斯拉相似或更好的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推出。

經過多年遊說,特斯拉終於在2月獲中國政府允許,向中國駕駛人提供其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個版本,但這個版本比特斯拉在美國本土可使用的全自動駕駛功能低一個級別。且在中國,車主若想獲得自動駕駛軟體升級,必須額外支付約8800美元(約新台幣29萬元)。

需求也是特斯拉在中國面臨的另一個問題,而中國所有汽車的銷售量都在放緩。而除了經濟疲軟,也與中國以電動汽車取代傳統燃油汽車,並提供一次性以舊換新補貼有一定關係。

擁有一輛比亞迪的中國車主陳家明表示,他認為特斯拉在中國的競爭力最多只能持續2、3年,且與中國本土競爭對手相比,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已不再領先。

在中國電動車廠極狐汽車經銷店工作的夏麗芳(音譯)表示,中國的年輕買家更喜歡本土品牌,特斯拉和比亞迪在中國雖然仍是最受信任的品牌,但「90後」和「00後」年輕人更願意嘗試新品牌,而她公司的車比特斯拉好看,且買一輛特斯拉的錢,「可以買兩輛我們的車」。

特斯拉 電動汽車 馬斯克

延伸閱讀

特斯拉成為川普新政反指標

影/新北特斯拉疑左轉未禮讓直行車!機車猛撞解體…騎士當場無呼吸

馬斯克參政後…特斯拉股價連數周下跌 該換執行長?分析師:陷兩難

馬斯克星鏈 進軍印度市場

相關新聞

海底撈「小便門」10倍賠償到帳 同桌吃飯的朋友卻翻臉了

上個月24日,兩名17歲男子在「海底撈」上海外灘用餐後向火鍋裡小解引發軒然大波。海底撈3月12日宣布,對2月24日零時至...

美擬對中國船隻收取高額停泊費 中國船東協會:違反國際規則及美法律

路透社報導,據路透社週四看到的一份聲明稱,中國船東協會反對美國提出的對擁有或訂購中國船隻的遠洋貨運公司徵收高額港口進入費...

挨轟陸客不來衝擊觀光產業 邱垂正:七成民眾支持小兩會

針對陸客來台議題,國民黨立委王育敏14日在立法院質詢時指,台灣觀光出入境人次逆差達899萬人次,產值逆差更高達6,922...

陸2月失業率5.4% 創兩年來新高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公布年初經濟數據,其中,二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四,創兩年新高。此外,今年前兩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成長百...

反制貿易戰!上千家美國肉類加工廠輸華註冊資質突「失效」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網站顯示,1,000多家美國肉類加工廠的輸華註冊資質在3月16日失效,可能衝擊美國對華出口。

美媒:巴拿馬港口交易案 惹怒習近平

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控制的長江和記集團計畫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給美資財團風波持續,華爾街日報昨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稱,大陸國家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