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院長去年猝逝…高雄62年老牌醫院將熄燈 衛生局回應了

美股殺不停!道瓊早盤跌逾400點 NVIDIA「死叉」後續挫

美國、大陸電動車之爭 福特CEO:想贏陸必須先學其技術

美中角力下,美國福特汽車表示正積極應對來自大陸汽車產業的挑戰,然而其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表示,福特需要藉助大陸的技術專長才能實現這一目標。福特若想與大陸汽車業平起平坐甚至超越,就須學習並利用大陸的相關技術。圖/取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微博
美中角力下,美國福特汽車表示正積極應對來自大陸汽車產業的挑戰,然而其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表示,福特需要藉助大陸的技術專長才能實現這一目標。福特若想與大陸汽車業平起平坐甚至超越,就須學習並利用大陸的相關技術。圖/取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微博

在美中兩國電動車角力之下,美國福特汽車表示正積極應對來自大陸汽車產業的挑戰,然而其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表示,福特需要藉助大陸的技術專長才能實現這一目標。他稱,大陸在電動車電池製造領域領先西方車企數年,福特若想與大陸汽車產業平起平坐甚至超越,就必須學習並利用大陸的相關技術。

據美國汽車資訊媒體《Carsccops》報導,法利近期在接受美國媒體《紐約時報》採訪時指出,福特將透過獲取中國的智慧財產權,並結合自身的創新生態系統、美國的創造力、規模優勢以及與客戶的緊密聯繫,在全球範圍內與中國汽車產業競爭。

法利強調,「我們與他們(大陸)競爭的方式是像他們20年前需要我們的知識產權(IP)一樣,獲取他們的IP,然後利用我們創新的生態系統、美國的創造力、強大的規模優勢以及與客戶的緊密聯繫,在全球範圍內戰勝他們。這將是拯救我們工業經濟最重要的一場競賽。」

報導稱,法利所言並非遙遠的計劃,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福特正在興建的BlueOval電池園區就是一個例證,該園區預計於2026年完工,將生產依賴大陸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技術的磷酸鐵鋰(LFP)電池。

《IT之家》指,LFP電池技術的起源或許鮮為人知,但依彭博此前的報導可知,LFP初由美國德州大學的科學家所發現,隨後由A123系統公司(A123 Systems LLC)商業化。據悉,該公司曾獲得美國政府大量的資金支持。然而,由於電動車市場發展緩慢,A123最終破產,其資產包括電池智慧財產權被當時大陸最大的汽車零件公司萬向集團收購。

另,據彭博報告,大陸目前控制著全球83%的鋰離子電池製造的份額。同時,福特也正研發一款售價低於3萬美元的小型電動車,以因應大陸平價電動車的競爭。儘管美國對大陸進口汽車徵收的關稅暫時保護了福特,但也增加了在大陸生產的Lincoln Nautilus運往美國的成本。

此外,路透提到,福特於2月5日發布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預計2025年其電動車和軟體業務的虧損將達到55億美元,與去年的虧損額持平,這顯示出福特在削減電池驅動車型成本方面仍面臨重大挑戰。福特新任財務長豪斯說,福特在電動車方面的損失包括對未來車款的大量投資,同時該公司還在增加產量並削減14億美元的成本。去年,福特混合動力車的銷量大約是電動車的兩倍。

客戶 福特 紐約時報 美國 財產 電動

延伸閱讀

美國暫緩向加拿大課關稅 安大略省撤回報復措施

回應川普關稅 加拿大安大略省長撕毀與星鏈合約

加墨領袖通話討論川普加徵關稅!加拿大強勢反擊 逾5省下架美國酒

5年內若做不出賺錢電動車⋯ 福特CEO:我們未來市場會只剩北美

相關新聞

海底撈「小便門」10倍賠償到帳 同桌吃飯的朋友卻翻臉了

上個月24日,兩名17歲男子在「海底撈」上海外灘用餐後向火鍋裡小解引發軒然大波。海底撈3月12日宣布,對2月24日零時至...

美擬對中國船隻收取高額停泊費 中國船東協會:違反國際規則及美法律

路透社報導,據路透社週四看到的一份聲明稱,中國船東協會反對美國提出的對擁有或訂購中國船隻的遠洋貨運公司徵收高額港口進入費...

大陸2月製造業PMI創3個月新高 學者:受政策預期、關稅戰急單影響

大陸國家統計局1日發布數據顯示,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並創3個月新高。...

赴習近平座談會沒在怕?他坐姿鬆弛如官老爺 驚人背景曝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會晤民營企業,參與會議的企業家陣容受矚。座位安排上,王傳福和雷軍中間有一位坐姿特別的企業家,他微...

微信攜13億用戶 接入DeepSeek

大陸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開發的AI模型轟動全球,陸企紛接入應用,大陸最大通訊軟體「微信」也正透過灰度測試...

大企業改用AI 陸失業率將加劇

DeepSeek橫空出世後,中國企業紛紛宣布接入應用,引發AI替代人工的職場恐慌,甚至有企業傳出裁掉百分之九十五的客服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