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Andy開戰!委任律師揭家寧母「違反公司法」 開罰金額曝光

立院龍頭選舉「綠白電話門」柯文哲告吳崢求償100萬結果曝光

傳折疊iPhone最快2026 年秋季亮相 富士康獨家組裝

有消息指出,蘋果計畫於 2026 年秋季推出首款折疊 iPhone,並在 2027 年推出折疊 iPad 和 MacBook,進一步拓展折疊裝置市場。其中2026年仍由富士康獨家代工,但2027年立訊精密將加入生產。路透
有消息指出,蘋果計畫於 2026 年秋季推出首款折疊 iPhone,並在 2027 年推出折疊 iPad 和 MacBook,進一步拓展折疊裝置市場。其中2026年仍由富士康獨家代工,但2027年立訊精密將加入生產。路透

蘋果首款折疊 iPhone 終於要亮相了嗎?有消息指出,蘋果計畫於 2026 年秋季推出首款折疊 iPhone,並在 2027 年推出折疊 iPad 和 MacBook,進一步拓展折疊裝置市場。

爆料還稱,折疊iPhone首批出貨量預計為800萬至1,000萬支,2027年計畫增至2,000萬支,2026年仍由富士康獨家代工,但2027年立訊精密將加入生產。

快科技報導,根據X 帳號 @QQ_Timmy 的貼文顯示,折疊 iPhone 將搭載三星獨家開發的 OLED 顯示螢幕,並採用藍思科技研發的 UTG(超薄玻璃),目前成本約 90到100 美元。螢幕支撐架的材質仍在評估階段,包括鈦合金、不鏽鋼及碳纖維等方案,供應商領益科技已經送樣。

該款折疊 iPhone 採用左側大摺設計,折疊後厚度 9.2公厘(mm),單面 4.6公厘(mm),攤開後尺寸將超過 12 吋,相當於兩部 6.1 吋手機合併。

轉軸部分由蘋果自行設計,目前組裝成本約 110 美元,其中安費諾(Amphenol)和台灣新日興參與生產,內部零件由領益科技提供,價值約 35 美元。此外,MIM(金屬粉末射出成型)部分則由精研科技參與,價值約十幾美元。

光學技術方面,折疊 iPhone 前置相機將採用超穎透鏡(Meta Lens)超薄技術,由大立光、舜宇與藍思科技共同研發,模組則由富士康與 LG 參與開發。後置主攝與超廣角鏡頭將採用玻塑混合技術,由大立光主導,舜宇負責部分模造玻璃技術。

電池方面,新機將配備兩片不鏽鋼殼電池(供應商為信維通信與領益科技),總容量接近 5,000mAh,並將採用 3D 疊片技術,由 ATL(新能源科技)獨家開發。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信證券認為,蘋果進入折疊市場的可能性,仍是行業關注的焦點,為相關供應鏈的材料企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看好蘋果的技術創新能力及在手機領域的行業引領作用。若蘋果推出折疊手機,將帶動折疊支撐件以及UTG玻璃的發展。

「QQ_Timmy」帳號於2016年12月加入X平台,越南爆料大神I_Leak_VN和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均關注此帳號,Wcc FTech、Mac Rumors、9to5Mac等多家海外媒體均轉載了蘋果折疊手機信息,但也有部分陸媒也指出,部分內容和其它爆料不符。

X

延伸閱讀

拿蘋果開刀?傳大陸對蘋果展開反壟斷調查 陸外交部未置可否

蘋果陷中美角力漩渦:關稅大刀下 台積電晶片和大陸市場都藏風險

又有美巨頭被盯上 中擬查蘋果App Store 恐添貿易摩擦

iPhone首見iOS「瑟瑟專用APP」!連蘋果也拿它沒轍

相關新聞

關稅已達245%?陸外交部連2天發聲:再玩數字遊戲將不予理會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白宮15日一份針對232條款的相關事實清單(fact sheet)中提到,由於大陸採取報復行動,...

白宮指中國關稅上看245% 中國外交部:無實際意義

針對美國白宮表示,中國輸美商品已面臨最高245%的關稅,中國外交部今天上午以未署名的發言人表示,美方對中輪番加徵關稅已經...

小米SU7車禍引關注 陸新規要求「電動車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小米SU7電動車日前在大陸高速公路爆燃事件導致3名乘客喪命,受到高度關注。電動車安全標準成為大陸汽車工業最急迫的優先事項...

陸發布萬字白皮書談中美經貿後…央視再「駁斥美方十大謬論」

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104%關稅在9日生效後,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隨即發布近3萬字《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

美對等關稅衝擊全球 陸在WTO會議抨擊:開錯方、吃錯藥

世界貿易組織(WTO)9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貨物貿易理事會(Council for Trade in Goods, CTG...

野村:大陸「國家隊」未來幾周將大舉干預股市

投行野村發布報告稱,關稅戰陰霾之下,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首當其衝,大陸方面預計在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支持下,類平準基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